一、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被定为刑事拘留
刑事拘留,是指依据法律规定之程序,由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部门依法对涉嫌犯罪的人员实施强制拘禁的一项执法手段。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刑事拘留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首先,若有确凿证据显示犯罪嫌疑人可能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事态紧急,如若不立即采取拘留措施,则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或影响到侦查工作的正常进行,此时,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
其次,如果犯罪嫌疑人存在逃避侦查或者毁灭、伪造证据等行为,可能会对侦查活动造成阻碍,那么公安机关同样可以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再者,对于现行犯,即正在实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被及时发现的,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刑事拘留;
最后,对于那些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之后,如果认为有必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效控制,便可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刑事拘留作为一种暂时性的强制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犯罪嫌疑人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者逃避法律责任。拘留期限一般为30天以内,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至37天。拘留期结束后,公安机关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是否逮捕、监视居住或者释放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二条【假释的程序】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假释的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二、在什么情况下构成袭警罪
关于袭警罪的司法认定标准如下:
首先,该罪行的客体主要针对的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人民警察正常的执法管理活动;
其次,其具体侵害的对象则明确地指向了正在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或承担履行职责义务的人民警察。在客观方面,该罪行的表现形式通常为采用暴力或威胁的方式来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并由此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符合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对于那些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严厉处罚;而如果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那么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拘留,亦称为逮捕前之羁押,乃是对涉嫌犯罪嫌疑人实施强制性约束措施的一种执法行为。在充分掌握确凿证据证明犯罪事件非常有可能发生,并且出于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紧迫性需求下,以及为了避免嫌疑人逃脱司法管辖范围或者现行重罪嫌疑人,法律规定可以适用此项措施以确保犯罪案件得以深入调查。通常情况下,法定拘留期限为30日以内,对于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拘留期限的可以申请延期至最多不超过37天。一旦拘留期限届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进行案情审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逮捕、监视居住或者释放罪犯的决定。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