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多久能自由

取保候审多久能自由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5.13 · 1748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在此期间,被取保候审者虽有望重获自由,但需遵守一定限制。若案件进展顺利且无免责情形,期满后可解除取保候审,恢复完全自由。

一、取保候审多久能自由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的明确规定,对相关人员实施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因此,一旦相关人员被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从理论上来讲,他们有可能在这12个月的时间里重获自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在这12个月的期限内,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就能够享有绝对的自由,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取保候审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特定的限制条件,例如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自己的行踪、不得擅自离开所指定的活动范围等等。

若在取保候审期间,案件的调查、起诉以及审判工作并未出现任何停滞现象,并且也未发现存在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形,那么在经过12个月之后,被取保候审的人员便可获得解除取保候审的资格,进而重新获得完全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多少天办下来的

司法程序中,针对涉嫌犯罪的嫌疑人和被告进行取保候审的申请,有明确的时限规定,即必须在三日之内得到批准。对于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做出的取保候审决定,法律要求其必须责令嫌疑人和被告提出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作为担保措施。

至于负责提供保证金的人士,他们应当按照规定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的特定银行的专用账户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之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限为12个月。在这段时间内,被取保候审的人员虽然有可能重新获得人身自由,但是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如果案件审理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可以免除责任的情况,那么在期限届满之后,便可以解除对其的取保候审措施,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之中。

网站地图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还有疑问?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3分钟快速回复!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