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谣言被转发多少次就成诽谤罪

谣言被转发多少次就成诽谤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2 · 1759人看过
导读: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的认定需综合考量诽谤行为的性质、严重性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而非仅依据谣言传播次数。如行为人恶意编造谣言并造成严重名誉损害,即使广泛传播也可能构成诽谤罪。但若谣言影响有限或未引起重大负面反应,则可能不构成犯罪。最终判断需基于案件细节和具体情况。
谣言被转发多少次就成诽谤罪

一、谣言被转发多少次就成诽谤罪

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诽谤罪的成立并不是单纯地由谣言被转载的次数所决定,而应当结合诽谤行径的本质属性、严重程度及其所引发的社会负面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判定。例如,若有人采取暴力或其他恶劣手段公然编造谣言恶意诋毁他人声誉,情节严重者,即便该谣言已被多次传播,亦有可能构成诽谤罪。然而,在实际情形中,是否构成犯罪还需根据具体案情及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倘若谣言内容严重损毁了某位个体的名誉,并且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不良反响,那么即便谣言已经被多次传播,仍有可能构成诽谤罪。反之,若谣言内容尚未达到严重损毁个人名誉的地步,或者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关注度与不良影响,那么即便谣言被多次传播,也未必会构成诽谤罪。因此,在判断是否构成诽谤罪时,必须结合具体案情及情节进行全面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谣言被转发几次构成诽谤罪

转发行为达到了500次便可视为构成诽谤罪。这里所说的“转发500次”指的是诽谤性的信息在网络上实际被浏览或点击达到五千次,或是被转发次数累计达到五百次及以上者,均视为情节较为严重,应被认定为犯罪行为

至于后果标准,若行为人实施了诽谤行为,导致受害人或其近亲遭受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无论该网帖内容被点击和转发的次数如何,都将被判定为构成诽谤罪。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产生负面影响,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之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对于诽谤罪的判定应按照其行为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而并非仅仅依据谣言传播的次数作为唯一标准。举例来说,如果行为人出于恶意目的,编造虚假信息并对他人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那么即便该谣言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传播,也有可能被视为构成诽谤罪。然而,如果谣言的影响范围较为有限或者并未引发大规模的负面反响,那么就有可能无法被认定为犯罪。因此,对于此类案件的最终裁决,必须结合具体案情和相关事实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网站地图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427次阅读
  • 对于散布谣言是否构成诽谤罪的判定,不能仅看发布次数。 关键在于谣言内容、传播范围及其对受害者的实际影响。 若有人故意捏造并大肆传播虚假信息,导致他人名誉受损、社会评价降低,且情节严重,这种行为便可能构成诽谤罪。 总之,诽谤罪的成立需综合考量多方因素,确保公正判断。
    2024-09-18 1035次阅读
  • 2024.08.21 2006次阅读
  • 397次阅读
  • 在通常情况下,同一条诽谤性质的信息若实际产生的点击量、浏览次数达到了五千次以上,抑或是被转发次数累积超过了五百次的标准,便有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诽谤罪的范畴。然而,对于诽谤罪能否成立这一问题,我们并不能仅依据谣言传播次数这一单一指标进行判断,而应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与预期目的、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影响等等诸多复杂层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2024-09-18 1049次阅读
  • 2024.08.22 1423次阅读
  • 303次阅读
  • 如果个人信息被转发超过五百次,可能构成诽谤罪。我国法律规定,诽谤罪指故意捏造并传播虚假信息,足以贬损他人人格、侵犯名誉权。因此,保护个人信息至关重要,一旦被恶意传播,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能触犯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警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泄露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同时,也要增强法律意识,对恶意传播他人信息的行为,要敢于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4-09-18 946次阅读
  • 2024.08.22 1115次阅读
  • 34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