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刑事拘留是否必须有证据

刑事拘留是否必须有证据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6 · 1238人看过
导读:在中国刑事诉讼中,刑事拘留虽非必须基于确凿证据,但须有合理怀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侦查阶段,若存在犯罪嫌疑人可能逃逸、毁灭证据或串供等紧迫情况,公安机关可依法采取拘留措施。拘留后,相关机构需迅速开展深入调查,收集证据,以确认嫌疑人是否有罪。这意味着,初始拘留可能基于较少证据,但后续调查必须积累足够证据以支持拘留决定的合法性。
刑事拘留是否必须有证据

一、刑事拘留是否必须有证据

在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之中,虽然刑事拘留需具备一定程度的确凿证据,但并非绝对如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具有合理的犯罪嫌疑人存在,就可施行刑事拘留措施。具体而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当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进行侦查期间,若出现如犯罪分子可能存在脱逃风险、销毁关键证据、与同伙串供等紧急状况,便有权依据法律法规,对其采取刑事拘留手段。然而,在实施拘留之后,相关部门必须立即展开深入调查,并积极搜集各类证据,以便最终确认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因此,尽管在拘留之初可能尚未掌握充分的证据,但在后续的调查过程中,必须确保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拘留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刑事拘留是触犯刑法

刑事拘留乃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性手段之一,而非最终的惩罚性举措。因此,仅仅依据警方实施的刑事拘留,并不足以断定涉案者为罪犯。关于公安机关依律进行的刑事拘留以及其后续执行,拘留的具体时限乃是由法律法规分别设定的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法定期间与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司法流程所耗费时间的总和所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在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之中,虽然刑事拘留需具备一定程度的确凿证据,但并非绝对如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具有合理的犯罪嫌疑人存在,就可施行刑事拘留措施。具体而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当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进行侦查期间,若出现如犯罪分子可能存在脱逃风险、销毁关键证据、与同伙串供等紧急状况,便有权依据法律法规,对其采取刑事拘留手段。然而,在实施拘留之后,相关部门必须立即展开深入调查,并积极搜集各类证据,以便最终确认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因此,尽管在拘留之初可能尚未掌握充分的证据,但在后续的调查过程中,必须确保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拘留决定。

网站地图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 18次阅读
  • 在中国刑法诉讼中,刑事拘留可在有确实证据显示犯罪嫌疑人可能犯罪并可能判刑,且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无法有效预防其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进行,此时并不需要完全确凿的证据。拘留后,侦查人员将继续调查,搜集更多证据以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罪行。
    2024-09-06 1104次阅读
  • 2024.08.23 1131次阅读
  • 368次阅读
  • 在中国刑事诉讼中,刑事拘留虽非必须基于确凿证据,但须有合理怀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侦查阶段,若存在犯罪嫌疑人可能逃逸、毁灭证据或串供等紧迫情况,公安机关可依法采取拘留措施。拘留后,相关机构需迅速开展深入调查,收集证据,以确认嫌疑人是否有罪。这意味着,初始拘留可能基于较少证据,但后续调查必须积累足够证据以支持拘留决定的合法性。
    2024-09-06 1109次阅读
  • 2024.07.23 1580次阅读
  • 308次阅读
  • 在行政拘留案件中,当事人无权要求听证。他们可通过两种途径维护权益: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两种方式已足够解决行政拘留后的司法救济问题,无需再设听证制度。因此,我们认为现行的司法救济途径已经足够应对此类情况。
    2024-04-20 1008次阅读
  • 2024.10.22 1695次阅读
  • 340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