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形态特征
特征如下: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众所周知,犯罪中止乃指在犯罪的全过程中,行为人主动放弃实施犯罪或自行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特定法律状态。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犯罪中止的具体类别有哪些。
根据相关规定,犯罪中止可以区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即预备阶段的中止与实行阶段的中止。
与此同时,犯罪中止也可以在犯罪的预备阶段发生,或者在犯罪的实行阶段产生。
因此,从时间层面上看,犯罪中止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为预备阶段的中止,即是指发生于筹备犯罪活动、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之前的犯罪中止;
另一种则是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是指发生于实际执行犯罪行为之后的犯罪中止。
进一步细化的话,第二类实行阶段的中止又可以细分成以下两小类:
首先,是未施行完毕的中止,这个阶段主要是指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并完成前,行为人主动停止后续行动的情况;
其次,是已经施行完毕的中止,这种情况就是指在犯罪活动全部结束后,行为人能够主动并有效地防止预期的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