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合同诈骗罪担保有效吗

合同诈骗罪担保有效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4 · 1885人看过
导读:合同诈骗中,涉及的担保通常无效。合同诈骗指的是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此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进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这种犯罪中,合同是基于欺诈而订立的,严重违反了诚信原则和法律合法性原则,因此担保也无效。
合同诈骗罪担保有效吗

一、合同诈骗罪担保有效吗

一般而言,在合同诈骗罪中所涉及到的担保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所谓合同诈骗罪,其法律定义是指行为人在与他人订立并履行合同时,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来获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从而骗取其财产,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此类犯罪案件中,所签署的合同本身就建立在欺诈的基础之上,严重违反了诚信原则以及法律规定的合法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合同诈骗罪中,涉及的担保通常无效。该罪指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信任并骗取财产,金额达法定标准即构成犯罪。在此类案件中,合同基于欺诈建立,严重违反诚信原则及法律合法性原则,因此担保无效。

二、合同诈骗罪中共同犯罪形态的认定是什么

在探讨合同诈骗罪中的共同犯罪形态时,需明确以下三个认定标准:

首先,若保证人为明悉行为人正运用经济合同进行非法欺诈活动而依然为之提供实质性担保支援,这种行为实际上可视作共犯行动之一,并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共犯罪责;

其次,倘若保证人并不了解行为者借由经济合同从事欺诈活动的事实,在缺乏认识真相的前提下为其提供担保支持,则因其在主观方面并无犯罪意图,故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最后,假设名义被冒用人已明确知晓行为人借助合同进行欺诈活动且依然提供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以及盖有公司印章的空白合同书给对方使用的话,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此类人实际上起到了协助行为者完成合同诈骗活动的积极作用,这通常会被视为构成共同犯罪,需依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对合同诈骗罪负上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三、合同诈骗罪的客体认定标准有几种

根据规定,合同诈骗罪所侵害的客体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权威性控制措施以及普通公民与企业等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利。关于如何确定合同诈骗罪这一问题,以下是几个关键性的评判标准:首先,它必须已经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国家对合同事务的有效管理秩序;其次,行为人必须通过欺诈的方式来获取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才能成立;最后,还需要考察犯罪行为人行为实施的各种细节,例如其行为方式、采用的手段、以及所产生的实际结果等等。为了更精确地衡量犯罪行为是否真正侵犯了此类客体,司法机关需要结合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行动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做全面深入地分析。举例来说,假设某人通过虚假的公司身份或是冒充他人名义签署合同,亦或者是用伪造、篡改甚至作废的财务凭证作为抵押物,那么以上这些行为都可能被司法机构视为深度侵犯到上述客体权益的情况。

合同诈骗罪中,涉及的担保通常无效。该罪指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信任并骗取财产,金额达法定标准即构成犯罪。在此类案件中,合同基于欺诈建立,严重违反诚信原则及法律合法性原则,因此担保无效。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