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的时间有多久

取保候审的时间有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5 · 1047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国的《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限为十二个月。这一规定不仅有助于确保司法公正,还有助于保障人权。在做出决策时,综合考虑诉讼需求、社会危险性、案情轻重、刑罚预期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确定合理的保证金,从而平衡程序正义与个体权益。
取保候审的时间有多久

一、取保候审的时间有多久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这一刑事诉讼程序中重要的强制措施,其最长有效期限为十二个月。此项制度能在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适用过程中,有关决策机构应全面考察诸多因素,如是否确有必要保证诉讼流程的顺利进行,被申请人的社会危险程度评估,涉案案件的严重性与情节,潜在判决刑罚的轻重,以及被申请人的经济状况等等,以最终确定适宜的保证金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法律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取保候审时,最长有效期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而采用监视居住方式时,最长限制则为六个月。在此期间内,被取保候审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例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县区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十二个月,是保障司法公正与人权的关键措施。决策时需综合考虑诉讼需求、社会危险性、案情轻重、刑罚预期及经济状况,以确定合理保证金,确保程序正义与个体权益的平衡。

二、取保候审不批准应该如何办?

若检察机关对于某嫌疑人员依法拒绝批准其取保候审请求,此情况通常是由于该佚名人士并不符合相关放宽监管措施的法定条件。

根据法律明确规定,法院、检察院及公安部门对此类申请必须向申请人详细解释拒绝对其采取这些措施的具体原因。

在此基础上,倘若这其中存在可供改进的空间,鼓励该名当事人通过调整其行为方式来改善自身状况,再次尝试提交申请。

但如不能如愿以偿做出相应改变,他们就只能按照既定的法律程序予以处置。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人士或辩护律师均有权依法申请变更强制性监管措施。

当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门接收到申请后,须在三日内作出决定;

若经考虑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应及时通知相关申请人,同时向他们阐明否定立场的理由。

另据《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至少存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方可获得取保候审:

一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是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期,若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实际危害的;

三是犯罪嫌疑人患重病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亦或是正在哺乳自己婴幼儿的女性,若采取取保候审则不至于引发社会问题的;

此外,拘留期限即将期满,而相关案件仍未有结论之时,也需采用取保候审的做法。

关于取保候审的执行主体,应由公安机关负责。

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公安部门决定对犯嫌人员实施取保候审,则应当责令被告人家属或其他保障人提供担保人或缴纳保证金作为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几个

在取保候审的过程中,担保人的人数通常是一到两个。对于担保人而言,他们需要满足下列几个方面的资格要求:首先,他们必须与被告审理的事例没有任何关联性;其次,他们必须具有承担保证责任的经济能力;此外,他们还应该享有人身自由权及各项政治权利,而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受限或者阻碍;最后,他们应有固定的居住地并且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在担任担保人的职责期间,他们应尽心尽力地监督被指定取保候审的对象,对于他们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向相关执法机构报告。如果担保人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将会面临罚款的惩罚,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的来说,无论是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数量还是资格要求,均有明确的法规来加以规范和约束,以确保取保候审的有效性以及程序的公平正义得以实现。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十二个月,是保障司法公正与人权的关键措施。决策时需综合考虑诉讼需求、社会危险性、案情轻重、刑罚预期及经济状况,以确定合理保证金,确保程序正义与个体权益的平衡。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取保候审的期限应当从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之日起开始计算。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时间最长不可以超过十二个月。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地解除取保候审。
    2024-02-19 955次阅读
  • 2023.03.11 13988次阅读
  • 在申请取保候审获得同意之公安机关就会放人,具体的时间要看办理取保候审的进度。取保候审最多不能够超过十二个月。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相关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不羁押的处理。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
    2024-03-01 1271次阅读
  • 2023.03.11 2121次阅读
  • 1、取保候审期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每一具体案件的期限应当根据案件的需要或者更短的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项强制措施之一,是司法机关采取的人身强制程度较低的强制措施。
    2024-02-24 1146次阅读
  • 2023.03.04 14799次阅读
  • 取保候审的期限为12个月。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
    2024-02-19 1386次阅读
  • 2023.05.28 1892次阅读
  • 从申请取保候审到申请是否被批准,没有法律规定时限。只有办案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案子还在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批准就快一点。如果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取保候审申请还要由检察院批准,再交给公安机关执行,这样可能就慢一点。
    2024-03-04 1464次阅读
  • 2023.03.07 119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