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是否构成诈骗行为

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是否构成诈骗行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7 · 1685人看过
导读:在借钱的时候,借款人要是一开始就不想还钱,用骗钱的方法,比如说编造故事、隐瞒真相,来拿到贷款,然后把钱用在别的地方,这很可能就是诈骗。这种做法坑了贷款人,也违反了诚信的原则。所以,只要发现了,就应该用法律来制裁他们,好让金融秩序和社会公正得到维护。
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是否构成诈骗行为

一、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是否构成诈骗行为

在借款过程中,如果借款人原本就没有归还贷款的诚意,采取诸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段获取贷款,并对所取得之款项用于其他目的,那么这种行为很有可能被判断为诈骗罪行。

然而,若借款人在进行贷款申请时已经明确表达出其愿意偿还贷款的愿望,只在借贷机构放款后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才变更了资金用途,那么通常情况下,这并不符合诈骗罪的定义和认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借款过程中,若借款人初衷即无还款意愿,采取欺诈手段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获取贷款,并将所得款项用于非约定目的,其行为极可能构成诈骗。这种行为不仅损害贷款人的利益,也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一旦发现,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公正。

二、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会对担保责任产生哪些影响

借款人对贷款用途的变更,将对其无条件承担的保障责任产生如下重要作用:

1.若借款人确有充分理由、并得到保证人的明确同意后进行了调整,那么保证人仍需全力履行他们的保证责任;

2.然而,如借款人不享有保证人的共识便随意改变贷款用途,再加之,出借人保证书中已经清晰地表达出对借款人专款专用资金的监督力度,如若因缺乏适当的监督而导致款项被移作它用的话,那么保证人们可依法行使其免除保证责任的权力。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三、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是否构成诈骗

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从普遍意义上讲,借款者变更原本的借款用途并非必然会引发诈骗事件。然而,若借款者在申请借款之时刻意隐匿其真实用途或者提交了不实的信息资料,使得出借方在误解的基础之上将资金交付至其手中,且在此过程中借款者存在着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的意图,此时便极有可能构成诈骗罪行。对于判定是否构成诈骗行为而言,我们也应当充分考虑到诸多其他因素,例如借款的具体金额、借款用途更改的幅度大小以及借款者自身的偿债能力和偿还意愿等等。当您面临如此状况时,建议您尽早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获得更为精准的法律意见与指导。

在借款过程中,若借款人初衷即无还款意愿,采取欺诈手段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获取贷款,并将所得款项用于非约定目的,其行为极可能构成诈骗。这种行为不仅损害贷款人的利益,也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一旦发现,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公正。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