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1年怎么算日期
取保候审期限的开始时间自取保候审裁定书公布之日起计算。
然而在此一年的期间里,执法机构将依据案情的调查和审查起诉进展状况,对被保释候审者的行为实施严密监控,进而决定是否撤销取保候审或改变相应强制措施。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取保候审过程中,被保释候审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例如,未经执行司法机关批准严禁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县区;若个人的住址、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有所变动,应在二十四小时内立即向执行司法机关汇报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期自裁定书公布日始算,为期一年。期间,执法机构严密监控被保候审者,视案情调查与审查进展决定是否撤销或变更措施。被保者须严守规定,未经批准不得离境,住址、工作、联系方式变动须24小时内报告司法机关。
二、取保候审后是否可以变更为刑事拘留
很抱歉,在您获得了取保候审这一保护措施之后,若法庭认为其所犯之罪行极为严重,则可能会将强制措施调整为逮捕。
法院针对有明确证据显示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会面临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情况下,若仅采用取保候审难以有效防止出现以下五种社会危险性,应依法实施逮捕:
第一,嫌疑犯有可能实施新的犯罪行为;
第二,该人具有破坏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的可能性,并付诸实际行动;
第三,该人有可能销毁、篡改证据,干扰证人如实作证,甚至协同其他罪犯进行串供等活动;
第四,该人具有对被害者、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报复行为的可能性;
第五,该人表现出试图自杀或逃离的意图。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三、取保候审后多久开庭审理最有利
取保候审与审判程序中法庭的开庭时间并没有绝对固定或相关性的标准。取保候审是指适用某项刑罚制度中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公权力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而设定的。然而,它并不影响到整个事例的审理期限和开庭时间的选择。实际上,决定事例开庭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了事例的繁琐程度、证据的搜集整理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等等。大体上而言,对于那些相对较为简单的事例,法庭可能会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进行审理;而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事例,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庭审。所以,作为被告方当事人,不能仅仅依据审判周期的长短来判断开庭是否对自己有利。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注重自身辩护准备的充分性,确保所提供的证据具有足够的明确性和说服力。假如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方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搜集并整理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材料,并且做好充分的辩护准备,那么无论何时开庭,都有可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取保候审期自裁定书公布日始算,为期一年。期间,执法机构严密监控被保候审者,视案情调查与审查进展决定是否撤销或变更措施。被保者须严守规定,未经批准不得离境,住址、工作、联系方式变动须24小时内报告司法机关。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