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一般什么阶段开庭

取保候审一般什么阶段开庭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5 · 1437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后的开庭时限并无固定标准,它会受到案件复杂程度、证据收集以及法庭工作安排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是在侦查阶段办理了取保候审,那么案件会先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然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再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最后由法院来确定开庭日期。如果是在检察院阶段办理了取保候审,那么检察院审查起诉后会直接安排开庭。在实际情况中,取保候审的案件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开庭审理。
取保候审一般什么阶段开庭

一、取保候审一般什么阶段开庭

法律程序规定了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开庭审判的时限并无固定准则,实际上,其主要依据于案件的复杂性与繁琐程度、相关证据的搜集状况和法庭的工作部署等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依照常规,若被告在侦查阶段即获得取保候审,且案件经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会被移交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起诉;而检察机关在完成对案件的审查之后,便会向法院提出公诉请求,随后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开庭日期。同样地,如果被告是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获得取保候审,那么在检察院完成审查并向法院提起公诉之后,法院亦会安排相应的开庭时间。然而,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被取保候审的案件可能需要数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进入到开庭审理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审查起诉的期限】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被告人取保候审后开庭时限无固定准则,依案件复杂度、证据搜集及法庭工作部署等因素决定。通常,侦查阶段取保候审后,案件经公安侦查终结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再向法院公诉,法院定开庭日期。若检察院阶段取保候审,则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法院安排开庭。实践中,取保候审案件可能需数月乃至更久才开庭审理。

二、取保候审的能去外地吗

在被允许离境之前,若您正在实施保释候审以及需要离开目前所在的城市或县区范围内,需获得相关执法机构的许可。

在此情况下,原则上您是被允许前往外地的。

然而,作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保释候审的当事人,您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且当公安机关或其他机构对您进行提问或者传唤时,应立即遵照要求到达现场。

倘若在这一过程中您未能恪守这些法律条文,执法机构有权立刻将您重新羁押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三、取保候审的保证金什么时候才能退

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退回问题,主要取决于相关事例的进程及其最终的处理结果。一般而言,在嫌疑人实施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只要其没有触犯相关法规及纪律,当取保候审阶段顺利结束时,只需凭借相关部门出具的解除取保候审通知书或其他法律文书即可前往指定银行领取原本缴纳的保证金。然而,若该事例已完成全部侦查程序、审查起诉环节乃至审判阶段,且未发现该嫌疑人有任何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那么相关部门应立即做出退还保证金的决定。然而,具体的退款时间可能受到事例复杂性以及办案机构工作效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如若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出现违规行为,则可能面临保证金被没收的风险。

被告人取保候审后开庭时限无固定准则,依案件复杂度、证据搜集及法庭工作部署等因素决定。通常,侦查阶段取保候审后,案件经公安侦查终结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再向法院公诉,法院定开庭日期。若检察院阶段取保候审,则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法院安排开庭。实践中,取保候审案件可能需数月乃至更久才开庭审理。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取保候审是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措施,可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实施,由公安机关执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若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四类情况之一,可申请取保候审。获准后,他们在法庭审判期间不必被羁押,但取保候审不意味着案件结束,仍需按法律程序审理。是否在开庭时维持取保候审,取决于案件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
    2024-07-31 819次阅读
  • 2024.06.08 10325次阅读
  • 2024-12-05 889次阅读
  • 2024.09.04 4168次阅读
  • 正常情况下,法院会在正式立案后一个半月内审结的。侦查阶段:逮捕后一般为两个月,最长可以延长到七个月。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到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最长一个半月。检察院到法院——审判阶段:最长两个半月。检察院可以退回补充侦查两次,每次侦查机关都可以补充一个月,再交到检察院后,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期限。
    2024-12-19 980次阅读
  • 2024.02.21 1909次阅读
  • 取保候审不决定案件审理阶段,案件通常经侦查、起诉、审判。 侦查后,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移送检察机关审查。 若符合起诉条件,则向法院提起公诉,进入审判。 取保候审期不超12个月,开庭日期视案情复杂度和证据收集情况而定。
    2024-09-02 1114次阅读
  • 2024.09.22 6793次阅读
  •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不仅限于侦查阶段,审查起诉或审判阶段也可适用。若侦查阶段获准取保,案件会移交检察机关审查,符合起诉条件则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根据情况安排开庭。从取保到开庭的时间受案件复杂度和证据收集影响。这一过程展示了取保候审与法庭审理阶段的衔接,但两者并无直接关联。
    2024-08-13 915次阅读
  • 2024.08.13 791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