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认定贪污罪中的主从犯
在确定贪污罪中主从犯的身份判定上,我们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贪污共同犯罪的情境下,起到主导性影响作用的犯罪主体为主犯,而发挥次要或辅助功能的则为从犯。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犯罪分子往往充当着贪污犯罪的发起者、策划者、指令发布者,或者在执行贪污犯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积极参与并直接掌控了大部分的赃款。相较之下,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他们可能在整个共谋中服从于主犯的领导,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相对有限,其所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或者在犯罪过程中仅仅提供了一些辅助性质的援助,例如提供便利的环境条件、协助转移赃款等细节事宜,却未直接涉足主要的贪污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贪污罪主从犯判定依据:在贪污共同犯罪中,主导者为主犯,辅助者为从犯。主犯常为发起者、策划者、指令发布者或关键执行者,掌控大部分赃款。从犯则在共谋中服从领导,参与有限,或仅提供辅助,如便利条件、协助转移赃款等,未直接参与主要贪污行为。
二、如何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处理贪污贿赂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方面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的第十六条明确指出:
对于特定关系人向其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且国家工作人员在得知该情况后并未能及时归还或上交的,应被视作国家工作人员存在受贿的主观故意。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处理贪污贿赂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方面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的第十六条也规定了,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是基于贪污、受贿的故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收受他人财物之后,再将赃款赃物用于单位公务支出或社会捐赠的,这并不影响对其贪污罪、受贿罪的认定,但是在量刑时可以适当予以考虑。
同样地,对于特定关系人向其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且国家工作人员在得知该情况后并未能及时归还或上交的,也应被视作国家工作人员存在受贿的主观故意。
《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第三百八十三条
【贪污罪的处罚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三、如何认定贪污罪未遂
贪污罪未遂之认定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首要条件便是行为人已然启动了贪污行为的实施,也就是已经开始运用其职务所赋予的权力来非法侵占公共财产。
其次,必须是未达目的,也就是说,由于行为人自身无法控制的外部原因,使得他们未能真正地将公共财产据为己有。
例如,在贪污行为实施过程中被及时察觉,或者在账目审核环节未能通过等等。
然而,要确定贪污罪是否属于未遂,还需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客观行为以及犯罪结果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若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着贪污的意图,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可能导致贪污结果发生的行为,但是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而未能实现对财物的实际占有,那么这种情况通常可以被认定为贪污罪未遂。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贪污罪未遂的认定将会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根据确凿的证据,同时结合具体事例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判断。
贪污罪主从犯判定依据:在贪污共同犯罪中,主导者为主犯,辅助者为从犯。主犯常为发起者、策划者、指令发布者或关键执行者,掌控大部分赃款。从犯则在共谋中服从领导,参与有限,或仅提供辅助,如便利条件、协助转移赃款等,未直接参与主要贪污行为。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