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抢劫罪判刑后能取保候审吗
在涉及抢劫罪的法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并面临服刑处罚者一般无法再申请取保候审。
因为取保候审主要适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涉嫌犯人或被告人阶段——即尚未被正式判刑的状态。
如果该犯人已被判处刑罚,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完成了审判流程,案件也随之做出了明确的裁决和量刑处理。
所以,此时已不再满足获取取保候审权利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在抢劫罪案件中,被定罪服刑者不可再申请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限于刑事诉讼中,针对尚未判决的嫌犯或被告人。
一旦获刑,即标志审判终结,裁决明确。
因此,已服刑者不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
二、抢劫罪判刑标准
关于抢劫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及量刑标准主要如下所述:
首先,对于触犯抢劫罪的犯罪者,需严格依照法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应依法缴纳相应的罚金;
其次,倘若犯罪分子满足特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实施入户抢劫、于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抢劫活动、针对金融机构进行抢劫、多次进行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因抢劫导致他人受到重伤甚至死亡以及冒充执法人员进行抢劫等等,则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刑事责任范围,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并需依法缴纳罚金或者被没收部分财产作为惩戒。
简而言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明确指出,抢劫罪的构成元素主要涵盖四大方面:
第一,该种罪状所侵害的客体不仅是普通的财产权益,更包含受害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
第二,从客观层面来看,犯罪行为者需在当场运用暴力、威胁或恐吓手段强行劫取财产或迫使被害人立即交付财产;
第三,本罪行的发起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最后,从主观角度出发,也就是犯罪者自身必须是明知故犯,且具有主观上占有公私财产的意图。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三、抢劫罪判刑几年以上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文规定,使用暴力手段、威胁及其他非法方式掠夺他人财物者将面临三至十年月不等的刑事惩罚,并处一定金额罚金;在此基础之上,若存在如下任一犯罪行为,即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厉制裁,此外还须缴纳部分或全部财产作为惩罚。这些情节包括但不限于:(1)进入他人住所进行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的;(3)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抢劫的;(4)多次进行抢劫或抢劫金额巨大的;(5)抢劫过程中导致受害人重伤或死亡的;(6)假扮成军警人员进行抢劫的;(7)持有枪支进行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用于抢险、救灾、救济的物资的。具体量刑标准需结合犯罪事实、情节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
在抢劫罪案件中,被定罪服刑者不可再申请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限于刑事诉讼中,针对尚未判决的嫌犯或被告人。
一旦获刑,即标志审判终结,裁决明确。
因此,已服刑者不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