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罪中的数额巨大能缓刑吗
在诈骗案件中,被告人若涉嫌数额巨大,则是否能获得缓刑判决需依据诸多因素进行全面而审慎的考量。通常而言,这样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困难性,然而却并非毫无实现的可能性。若犯罪嫌疑人具备自首行为、主动揭发同伙的犯罪事实以协助公安机关破案或者所犯之罪行的性质属轻微、情节较轻且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等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情形,同时对其背叛行为的教育改造必要性以及再犯罪的预防可能性进行充分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官便很有可能将缓刑作为最终的判决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诈骗刑事犯罪中,诈骗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向被诈骗者传达某些虚假的信息和情况,我国刑法学理界常使用“行为人欺诈性的编造事实并掩盖真相”这一概念来准确表达这个现象。
这里所说的“虚构事实”,是指捏造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真实情景。
值得强调的是,行为人所虚构的内容不一定必须全面详实,可以涉及一些重要的细节或关键的环节;
甚至可以只针对某个方面或个别情况进行虚构。
另外,行为人虚构的事实既可以依靠直接出示相关证据加以证实,同时也无需展示其他任何形式的证据作为支持。《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罪中的数额标准是多少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诈骗犯罪所涉及到的金额标准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化。通常情况下,诈骗一方以欺骗手段使另一方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若其导致的公私财产损失达到人民币叁仟圆至壹万圆、人民币叁万圆至拾万圆或更甚者高达人民币伍拾万圆及其以上,那么我们可以将之明确地界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中所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然而,关于实际执行数额的具体标准,则由各个省级行政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共同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后,再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合本地区执行的特定数额标准,这也就是所谓的共同制定。例如,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数额较大”的判定标准可能会相应提高。
在诈骗大案中,被告人能否获缓刑需综合考量多因素。虽挑战重重,但非不可能。若被告人自首、揭发同伙助破案,或罪行轻微、情节较轻、社会危害小,且评估其改造必要性和再犯预防可能性后,法官或可酌情判处缓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