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违约 > 违约金过高标准及举证责任的规定有哪些

违约金过高标准及举证责任的规定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6 · 2265人看过
导读:违约金过高的判定主要看实际损失,还要综合考虑合同履行情况、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因素,总的来说就是要公平诚信。一般来说,超过损失的30%就可以认为是过高了。在举证责任上,主张违约金过高的一方要证明违约金确实太多了;主张合理的一方也要举证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一、违约金过高标准举证责任的规定有哪些

对于违约金过高的判定标准,通常基于实际损失这一核心要素,同时充分考虑到合同履行状况、各方过错程度及可能获得期望利益等多重复杂因素,然后依据公正与诚信的基本准则进行深入权衡与衡量。若约定之违约金超出所致损失的三成,一般可被视为“过度高于实际损失”。关于举证责任问题,主张违约金过高的一方,需承担起举证责任,以证明违约金确实过度高于实际损失;反之,主张违约金合理的一方,也应进行相应举证,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支持与证明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违约金过高的标准是什么呢?

对于约定违约金相较于所造损失过高的评判标准,主要参考规定的违约金与致使损失之间的对比关系。在此过程中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内容,即损失范畴及金额需符合该法所解释的法定赔偿损失范圍及数额设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损失划分为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两大类进行考量。在对约定义务人所承担的违约金是否过高等问题进行判断以及调降空间时,往往需要参照损失程度作为基准参照。司法实践中通常会有这样一个掌握标准,那就是当当事人所约定的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的30%时,往往被视作“过度高于损失程度”。然而,这个界定并不应当过于僵化而导致出现实质性的不公平现象。即使如前所述,违约金确实略高于实际损失,只要没有达致“过度”的程度,那么司法酌减原则便不应选择性地应用。此外,法律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可以约定在一方违约情形下,另一方有权要求支付特定数额的违约金;同样,也允许在合同条款中预先规定因违约而引发的损失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因此,当约定违约金低于造成的实际损失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予以适度提高;反之,如果违约金确实明显高于实际损失,法院或仲裁机构亦可根据相关当事人的申请进行适度的向下调整。《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三、违约金过高如何认定及调整法律规定

依据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违约金过高的判断通常是参照违约行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为衡量标准。若双方签订之合约中双方所协议的违约金过于高出实际损失,守约方有权利向法庭或是仲裁委员会申请加以适度降低。在进行判断一份违约金是否过高的过程中,法庭或者仲裁委员会将全面考虑多个关键因素,这其中涵盖了合同执行状况、违约方的过失大小以及预期可能获得的利益等等。一般而言,判定是否“过高”会以违约行为产生的损失作为基准,倘若超过了损失的30%,那么这一行为通常就被认为是“严重超出损失范围”。至于调整的具体比率则要依据公正原则及诚信准则,并结合事例的特殊情境来决定。如若有一方提出希望调整违约金,他应承担起相应的举证责任,即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原先设定的违约金确实过高。最后,法庭或者仲裁委员会还需依照事例的真实事实和相关证据,自主作出合理调整。

违约金过高的判定主要依据实际损失,综合考虑合同履行、过错程度及期望利益,以公正诚信为准绳衡量。超出损失三成常视为过高。举证责任上,主张过高方需证明违约金超额;主张合理方亦需举证支持其立场。

网站地图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合同违约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违约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还有疑问?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3分钟快速回复!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