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抢夺罪需要趁人不备吗
抢夺罪的构成要素是否需要“乘人不备”
1、构成要素之一:犯案所侵害的法益即公共或私人财产的所有权。这也是与抢劫罪相区别的关键特征;本罪主要针对的只是公共或私人财产的所有权本身,不会危及到人身安全,因此属于单一的法益侵害。
同时,此种罪行的具体目标是一般的财物,比如货币、各种商品等等,并不包含诸如枪械、弹药、政府文件、证件、印章等特殊物品,因为这些物品并不符合本罪的构成条件。
2、构成要素之二:本罪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是趁人不备,出乎意料地,公开且大胆地对财物实施有形的强制手段。
3、构成要素之三:本罪的实施者是一般的自然人,只要年满16岁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都可以成为本罪的实施者。
4、构成要素之四:本罪的主观心态是故意为之,其目的在于非法占有他人的财产。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对他人财产的侵害,而且还希望这样的结果能够实现。
至于抢夺的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比如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进行抢夺,或者是出于帮助他人的目的而进行抢夺,无论犯罪的动机如何,只要行为人怀揣着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意图,那么他就已经具备了抢夺罪的主观要件。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抢夺罪需要多久才能定案判刑
涉及抢劫罪的司法程序通常需要大约四个月的时间方能完成最终判决和量刑。
在此过程中,从最初被刑事拘留并随后进行逮捕,直到最终法院开庭审判,这期间往往需要花费两、三个月之久的时间。
需注意的是,抢劫罪属于公诉案件范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这类案件的审理应在收到诉讼材料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完成宣判操作,最晚亦不得超出三个月的期限。
在某些特定情形之下,如出现重大复杂案件或必须跨年度审理等情况,则可以依法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第一百五十六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抢夺罪需要请律师吗
对于抢劫罪的辩护是否需要聘请律师这一问题,其答案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首先,从法律程序以及事例本身的复杂程度来看,若事例的事实清晰明确,证据确凿无疑,且被告方对所被指控的罪行并无异议,那么他们有可能选择自行进行辩护。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律师在事例中的专业作用。律师能够深入挖掘事例的每一个细节,仔细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及相关性,从而为被告方提供专业而精准的法律建议和策略。尤其是当事例中存在争议焦点,例如抢劫行为的性质界定、犯罪情节的判定等关键问题时,律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被告方争取到更为有利的判决结果。此外,律师还能够确保被告方的诉讼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在与司法部门进行沟通、协商等多个环节中发挥至关紧要的作用。总的来说,是否需聘请律师应当根据事例的具体情况以及被告方自身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考量。
抢夺罪的构成要素无需特别强调“乘人不备”。其关键在于侵害公共或私人财产所有权,不涉及人身安全。行为方式常表现为公开、大胆地实施有形强制手段。犯罪主体为年满16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需故意为之,旨在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动机不影响定罪。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