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期间犯错会怎样

取保候审期间犯错会怎样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4 · 1695人看过
导读:在保释等候审理的阶段,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者违背法律条例以及法院与公安部门的决议,他们可能会面临撤销保释,逮捕或是执行其他相应的制裁手段。这将会对案件的处理造成不良后果,并且可能导致刑罚的进一步加重。
取保候审期间犯错会怎样

一、取保候审期间犯错会怎样

在采用取保候审方式进行调查阶段过程中,倘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亦或是未遵循法院、公安部门所做出的决定,那么其原本享有的取保候审权益极有可能遭到剥夺,进而面临逮捕或者采取其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这种情况无疑将会对案件的后续处理带来诸多负面效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刑期的进一步延长和加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检察院是否可以不起诉

取保候审原则上并不能阻止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所谓“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提交起诉的案件及自身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时,若判定犯罪嫌疑人为法定免责情况,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且依法无需追究刑事责任,抑或是证据不足以支持起诉条件,便会做出不将犯罪嫌疑人交付至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司法裁决。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取保候审多少天能出来

关于取保候审审批时间的问题,并无统一明确的标准规定,根据一般的经验和常规做法来说,当当事人提交取保候审申请之后,司法机关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决定。

如果决定机关同意了取保候审的请求,他们将会要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寻找合适的保证人以承担其监管责任,或者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作为担保手段。

一旦这个申请得到了批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才有可能被从羁押状态下解救出来。

然而请注意,这个审批时间会因为各种复杂的因素而有所延长,例如卷宗材料的数量、案情的复杂程度以及搜集到的证据状况等等都会对此产生直接的影响。

务必了解的是,成功获得取保候审并非标志着案件的结束,被取保候审的人员仍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在未得到执行机构许可的前提下,不能离开发源地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外。

如果这些人员违反了上述规定,那么他们很可能被撤销取保候审的资格,并再次面临有期徒刑刑事处罚

在取保候审期间,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违反法律条文或法院、公安部门的决定,其取保候审资格可能被剥夺,转而面临逮捕或其他更严厉措施。此举不仅影响案件处理,还可能加重刑期。因此,遵守相关规定和决定至关重要,以避免不利后果。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73次阅读
  •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强制性手段,虽然在该期限内无任何违法行为,并非直接决定其最终审判结果的唯一因素。 事实上,最终的裁决是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和确凿证据,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综合考量。 当案情明朗且证据确凿充足时,罪犯的罪行轻微,那么他有可能面临相对较轻的刑罚,例如管制、拘役或缓刑等。 然而,若犯罪情节严重,即便在取保候审期间未曾犯错,仍有可能被判以较重的刑罚,如有期徒刑等。
    2024-09-03 1079次阅读
  • 2024.10.09 1871次阅读
  • 359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遵守特定规定,包括在指定区域内活动、报告住址变动、配合调查、不干扰证人及保护证据。违反这些规定可能导致保证金没收、增加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人,甚至监视居住或逮捕。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可导致先行拘留。
    2024-09-05 1123次阅读
  • 2024.09.30 1673次阅读
  • 472次阅读
  • 在被批准取保候审期间,若犯罪嫌疑人再度触犯法律,极有可能被迫取消该项松散的刑事强制措施,转为执行更严格的逮捕措施。原因在于,取保候审本就是一种较为宽松的刑事强制手段,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倘若他们再次犯下错误,便意味着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较高或者对法律规定的尊重程度不足,因此已不再符合继续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
    2024-09-16 984次阅读
  • 2024.07.09 1075次阅读
  • 46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