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诽谤罪是否有主犯和犯罪

诽谤罪是否有主犯和犯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1.02 · 1851人看过
导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诽谤罪分主犯与从犯。主犯指主导或支配犯罪活动的罪犯,从犯指起次要或辅助性作用的犯罪人。若多名被告人共同实施诽谤罪,应根据其作用区分主从犯,并依法分别予以惩罚。
诽谤罪是否有主犯和犯罪

一、诽谤罪是否有主犯犯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中,诽谤罪确实具有主犯与从犯的划分。主犯是指在多名共犯者所参与的犯罪活动中起到主导或支配作用的罪犯,而从犯则被定义为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起次要或者辅助性作用的犯罪人。针对诽谤罪这一情况,若有多名被告人共同实施,便应根据其各自在犯罪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明确区分,以区分主犯与从犯,并依法分别予以相应的惩罚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二、诽谤罪是否一定要告诉才处理

根据中国相关规定所确立之原则,诽谤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列属需经当事人告发后方得启动司法程序调查审理的“自诉案件”范畴。然而,也存在着少数特殊情形,在此类情况下,诽谤罪并不一定要经过当事人自行告发,方可进行法律追究。此种情况包括,诽谤行为对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使其上升为“向公众揭露的起诉”,即公诉案件。同时,中国刑法明确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但若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则不包括在内),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除非涉及导致受害者死亡的情况),虐待家庭成员罪以及侵占罪,均列为自诉案件。另外,又特别规定,倘若被告人为使被害者受到禁锢或恐吓而无法向法院提出申诉,那么,人民检察院以及被害者近亲亦可代为提起诉讼。《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诽谤罪是否有时效性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诽谤罪实行时效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具体条款第八十七条明确指出,任何一种犯罪只要经过相应的法定期限后,国家将不再进行追究。具体来说,法定最高刑罚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为五年;法定最高刑罚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为十年;法定最高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为十五年;法定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死刑的,其追诉时效为二十年。然而,若在二十年后仍认为有必要进行追诉的,则需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诽谤罪的法定刑罚通常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因此,诽谤罪的追诉时效一般设定为五年。但是,追诉时效的计算方式应自犯罪之日起开始计算;对于犯罪行为存在连续或持续状态的情况,则应自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诽谤罪分主犯与从犯。主犯指主导或支配犯罪活动的罪犯,从犯指起次要或辅助性作用的犯罪人。若多名被告人共同实施诽谤罪,应根据其作用区分主从犯,并依法分别予以惩罚。

网站地图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395次阅读
  • 诽谤罪主要侵害自然人的人格和名誉,要求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的虚构事实,且情节严重。犯罪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行为人明知所传信息虚假并会损害他人名誉,且希望或放任此结果发生。
    2024-09-18 1296次阅读
  • 2024.07.25 7179次阅读
  • 323次阅读
  •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主体要件。
    2024-02-22 1192次阅读
  • 2024.06.29 1477次阅读
  • 10608次阅读
  • 在业主群等公共平台蓄意诽谤他人,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是否构成诽谤罪需综合考虑言论内容、传播范围及实际影响。 依据中国刑法,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判三年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但通常需受害人主动控告。 如通过信息网络实施,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取证。
    2024-09-18 1446次阅读
  • 2024.06.05 1607次阅读
  • 46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