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时间期限多长

取保候审时间期限多长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1.06 · 1820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期最长不超12个月,是司法机关对未捕或需变更措施的嫌疑人,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保证金,确保随传随到,避免逃避司法程序。期限据案情灵活调整,期满未结案则解除或变更措施。
取保候审时间期限多长

一、取保候审时间期限多长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原则上不应超过十二个月。所谓取保候审,它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等各司法机关针对那些未被采取逮捕措施或者虽已实施逮捕但需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了防止他们逃避侦查、起诉与审判程序,依法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同时出具相应的保证书,以确保其能够随时接受传唤,并且不对其实施羁押或者暂时解除其羁押状态的一种强制性措施。在实际司法操作中,取保候审的期限往往会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及其进展状况进行灵活调整。一般而言,若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时,案件尚未得到妥善审理,则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相应的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后,被传唤是否会被拘留

犯罪嫌疑人在未被刑事拘留的前提下,可以申请采取取保候审的临时性强制措施。

这意味着,在整个刑事诉讼流程中,不论是侦查阶段审查起诉环节还是审判程序,若是发现有可疑人员未被正式拘禁,以防其逃避法律惩处,便有权要求他们提供担保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并签署相关保证书,以确保他们能够在需要时即时出席相关会议或活动,作为配合司法调查的一种手段。

此外,如果在获得批准的保证期限内,并未发生任何有损于所保证之未决审判规定的行为,那么收到派出所在日常任务中发出的传票亦属正常范围,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当前的案件进展状况。《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后犯罪怎么办缓刑

当取保候审的被告在解除羁押状态之后再度触犯法律法规时,将会对其追求缓期执行的前途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缓期执行的适用条件主要涵盖了犯罪情节相对较轻、被告人具有真诚的悔过之意、不再具备重新犯罪的风险、以及宣告缓期执行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等方面。

然而,倘若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犯罪行为,这无疑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并且缺乏足够的悔过之心,无法满足缓期执行适用过程中所强调的“没有再犯罪的风险”这一核心要素。

然而,最终能否被判定为缓期执行,仍然需要全面考虑整个事例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再次犯罪的性质、情节、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以及与前次犯罪有关的各种因素等等。

尽管如此,如果再次犯罪的情节较为轻微,同时存在着充足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那么仍然有可能争取到缓期执行的机会,但是这个过程将充满挑战和困难。

取保候审期最长不超12个月,是司法机关对未捕或需变更措施的嫌疑人,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保证金,确保随传随到,避免逃避司法程序。期限据案情灵活调整,期满未结案则解除或变更措施。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