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开庭要不要收监

取保候审开庭要不要收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1.22 · 1727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以后到法庭那一步,是不是得被关起来还得看具体的状况。比如说,假如你在被取保候审过程中,偷偷犯了事,或者到了法庭那儿一审判下来,法官觉得你应该坐牢的话,很可能你就得被关回去了。通常来讲,如果案子明摆着,证据确凿得不得了,犯罪情节又特别严重,可能会被判个有期徒刑以上的惩罚,而且你也不符合缓刑的标准的话,那么法官可能就会决定把你关回去。
取保候审开庭要不要收监

一、取保候审开庭要不要收监

在成功申请取保候审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法庭宣判时是否将当事人收监,需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若在取保候审期间内,犯罪嫌疑人为满足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规定,出现了不当行为或举止,或者在经过法院严谨而详尽的审判之后,若发现应当对其采取实际刑期的惩罚措施,那么当事人便极有可能被收押入狱。总体上来看,当案件事实明确,证据充足无误,且犯罪情节极端严重,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并且对缓刑条件无法适用时,法院则会考虑将当事人收监。

然而,如能证明犯罪情节相对轻微,当事人具有深刻的悔过之意,无再次犯罪的风险,同时宣告缓刑也不会对其所在社区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等情况下,法院或许会选择对当事人判处缓刑,从而避免将其收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取保候审是否有案底

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处理结果通常不会留下案底

然而,若被判定为有罪且接受了相应的刑罚判罚,那么相关案件的审理经过以及刑罚执行情况则可能会在个人的犯罪历史记录上有所体现,这也常被人们称为"案底"。

所谓"案底",它是对某特定人犯罪行为的客观记载,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规定下,这种犯罪记录通常都会由公安机关进行妥善保管和记录。

针对取保候审的情况,由于此时尚未能够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真正实施了犯罪活动,因此无法对其进行定罪与量刑,故自然也就不会留下案底。《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开完庭会怎么判

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程序手段,其执行与否及其对审判结果产生的影响受到诸多复杂变量的制约和改变。在通常情况下,法庭需要对所提交的案件材料、相关证据的可靠性以及被告对于犯罪行为的承认程度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深入评估与权衡。一般而言,如果证据链条完整且确凿无疑,那么被告很可能会被判定为有罪。然而,实际判决结果还会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被告是否存在自首情节、是否有立功表现、是否属于初次犯罪等等。一旦被告被判定为有罪,其可能面临的判决结果将涵盖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要刑罚,同时也可能涉及到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附加刑罚。值得强调的是,每一起案件的具体判决结果都应依据其独特的事实情况进行判断,因此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申请取保候审后,法庭是否收监依据案情。若期间有不当行为或审判认定需实刑,当事人或入狱。情节严重、证据确凿且不符缓刑条件者,法院多收监。反之,情节轻、悔罪深、无再犯风险且缓刑不碍社区者,法院或判缓刑免收监。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33次阅读
  • 取保候审非必然导致开庭后收监。审判机关会综合考虑案情、被告人的行为及忏悔态度等,审慎决定是否收监。若被告人遵循取保候审规定,无新违法行为,且犯罪情节较轻,可能避免收监。因此,取保候审并非收监的必然结果,具体视情况而定。
    2024-07-10 1197次阅读
  • 2024.08.08 1828次阅读
  • 451次阅读
  •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12个月,期满或不应追责应解除并通知。法条未规定原告开庭时被告是否收押。一般取保候审是保障措施,法院视情况决定是否临时逮捕。法院依案件状况判决,若适合关押则庭审时收押,否则延续取保候审。
    2024-09-05 1153次阅读
  • 2024.09.08 1480次阅读
  • 323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期限届满或不追究刑事责任时,应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当事人及相关机构。如期间发现新的刑事责任且符合条件,可能被收监;否则,不会因解除取保候审而被收监。最终是否收监,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综合判断。
    2024-09-02 1061次阅读
  • 2024.08.23 1287次阅读
  • 411次阅读
加载更多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