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用卡不还算诈骗罪吗
信用卡逾期未必构成刑事诈骗,关键在于是否有非法占有意图。若持卡人明知无力还款仍大量透支,逃避催收,则可能构成犯罪。但因不可抗力导致逾期,且积极沟通并有还款意愿,通常不视为犯罪。判断需综合考量具体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信用卡不还,其他财产会被没收吗
(一)在进行信用卡交易时,未经授权即使用伪造信用卡,或使用以欺骗性的身份证明获取的信用卡;(二)故意使用已经过期且已失效的信用卡;(三)盗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交易;(四)恶意透支,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信用卡规定的额度或期限消费,且在银行催收之后依然不予偿还的行为。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恶意透支并不仅仅指持卡人逾期未归还欠款的情况,而更侧重于其持有信用卡的目的是否诚实和合法,以及他们是否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信用卡逾期未还可能带来以下严重影响:1、高昂的逾期利息:如果持卡人未能及时偿还信用卡债务,导致产生逾期现象,那么就必须付出高昂的逾期利息予以弥补。2、面临银行诉讼的法律风险:若持卡人士常常拖欠信用卡债务,并在银行给予的最后宽限期内无法履行还款义务,那么银行有权将持卡人告上法庭,并产生巨大的诉讼费、律师费等额外的经济负担。3、个人信用记录遭受重创:持续的信用卡逾期无疑会让持卡人的信用记录留下污点,使其个人信誉受到严重损害。这种毁坏不仅会对持卡人未来办理银行卡及贷款业务造成不可估量的障碍,甚至可能对其个人生活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从重处罚。
三、信用卡不还会被起诉吗
在使用信用卡时如出现违约行为并未能及时缴纳欠款,将会面临被诉讼的风险。针对此种情况,银行方面首先会采取电话或短信等多种方式对持卡人进行催缴。然而,若逾期时间持续较长并且欠款金额较大,银行有可能会决定向当地法院提出民事诉讼,以期追回欠款本金、利息以及滞纳金等相关费用。倘若持卡人存在恶意透支的行为,即使经过银行多次催收而仍然未能及时还款,同时所涉金额较大,那么该行为还有可能触犯刑法中的信用卡诈骗罪,届时银行将不得不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各位用户务必按照约定时间及金额全额偿还信用卡欠款,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以及个人信用记录的污点。
信用卡不还不一定构成诈骗罪。
如果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这种情况下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但如果持卡人因客观原因,如失业、突发重大疾病等导致无法按时还款,且在逾期后积极与银行沟通,有还款意愿和努力,一般不认定为犯罪。
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关键在于持卡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例如,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等行为,可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总之,信用卡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具体情况来判定。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