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罪逃跑后又自首怎么判
涉嫌诈骗罪的罪犯逃脱后自首,是量刑考量因素。此行为表明悔意和接受制裁意愿。最终判决仍要考察诈骗金额、手段和后果等。犯罪情节轻,自首可大幅减轻刑期;情节重,自首也能一定程度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二、诈骗罪逃跑后没事吗
欺诈后逃逸,绝非逃避法律制裁的捷径。此举非但不能逃脱法网,反易招致更严厉的法律惩处。逃逸者拒绝担责,严重挑战社会秩序与法律尊严。警方必全力追缉,确保犯罪者无一漏网。终将被捕归案,接受法律公正审判,自食恶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
【量刑的事实根据与法律依据】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三、诈骗罪同案犯怎么判缓刑
对于诈骗罪共犯是否缓刑,需综合考量:犯罪严重性、悔罪态度、再犯风险及社区影响。若共犯作用轻微,积极退赃,如实供述罪行,展现良好改造潜力,则有机会获得缓刑,以减轻刑罚,促进社会和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诈骗罪嫌疑人逃跑后又自首的,在量刑时会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因为自首体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悔罪态度,表明其愿意接受法律制裁和改造。但最终的判刑仍会综合考虑诈骗的金额、手段、造成的后果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如果犯罪情节较轻,自首可能会使判刑大幅度减轻;如果犯罪情节严重,自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刑罚。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