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会被刑事拘留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刑事拘留系公安机关以及人民检察院等执法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遇有法定紧急情形出现,针对现行违法行为或重大嫌疑人员依法实施的暂时性剥夺其人身自由权利的强制措施。通常情况下,可能需要执行刑事拘留的情况主要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七种具体情况:
首先,在预备阶段已经着手进行犯罪行为,或者实行了犯罪行为且事后立即被司法部门察觉的违法者;
其次,被受害者或者目击证人明确指出本人为罪犯的疑似犯罪嫌疑人;
第三,在生活环境或居住场所内发现确凿的犯罪证据的;
再次,犯罪行为发生后试图自杀逃避处罚甚至潜逃的;
第四,存在销毁、篡改证据或者串通口供威胁的可能性;
第五,当事人拒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址,身份待定的;
最后,具备流动作案、频繁作案、群体作案等重大犯罪嫌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拘留的条件】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怎么会被行政拘留及相关法律规定
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措施。一般是在违反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被作出。
相关法律规定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例如,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具体到被行政拘留的情形,比如在公共场所打架斗殴、扰乱单位秩序、非法集会等。执法机关会根据违法事实和情节,依据法律规定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并将决定送达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应遵守处罚决定,如对处罚决定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三、怎么会被取保候审及条件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条件如下: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需注意,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终结,若违反相关规定,仍可能被变更强制措施或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刑事拘留是执法机关在紧急情形下,对现行违法或重大嫌疑人员实施的暂时性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常见情况包括:预备或实施犯罪后被察觉、被指认为罪犯、住所发现犯罪证据、自杀潜逃、销毁证据、身份不明及流动作案等。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