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作为的过失犯罪怎么处罚
对过失不作为犯罪的处罚措施
其决定需依据客观现实情况综合判断。未被定为过失犯罪的情况包括:
1.因疏忽所导致的犯罪,简言之,即行为人有能力预测到自身行为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但由于疏忽大意未能进行预测,最终导致了此类结果的出现,并因此构成了罪行。
2.多余自信引发的犯罪,该情况是指行为人虽然已预见到自身行为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性后果,却过分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这些后果的发生,然而最终还是导致了这类危害性后果的出现,进而构成了罪行。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不作为的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不作为的过失犯罪构成要件如下:一是行为人负有法律规定的特定义务,这种义务通常基于法律规定、职务或业务要求等。二是行为人能够履行该义务,即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条件。三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未履行义务,表现为应当预见自己的不作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例如,医生在值班时对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应当预见却因疏忽未采取及时救治措施,导致病人病情恶化,就可能构成不作为的过失犯罪。
三、不作为的故意犯罪如何界定
不作为的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律规定的特定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从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界定时需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行为人负有特定的法律义务,如基于职务、业务、法律规定等产生的义务。其次,行为人有履行义务的能力,若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履行则不构成。最后,行为人存在故意,即明知自己的不作为会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警察在看到有人正在被抢劫却不采取行动,若其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且主观上有故意,就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犯罪。总之,要综合判断行为人的义务、能力和主观故意等因素来界定不作为的故意犯罪。
决定需依据客观现实综合判断。过失犯罪未定的情形包括:疏忽导致的犯罪,即行为人应预见行为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疏忽未预测而导致结果,构成罪行。多余自信引发的犯罪,指行为人已预见行为可能产生危害性后果,但过分自信能避免,最终导致后果发生,构成罪行。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