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己可以解除取保候审吗
通常而言,受取保候审限制的犯嫌自身无法自行撤销此项监控措施。取保候审,作为一项法律赋予的刑事强制手段,其最终去留有赖于负责该行动的有关部门依据案件的各个方面做的综合性判断。如若在整个取保候审环节中,相关的案件调查、起诉以及审判等流程均已顺利完成,并且受取保候审限制的犯嫌并未出现任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那么负责该行动的有关部门将会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对其的取保候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自己能否申请解除取保候审呢?
一般情况下,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如果符合法定条件,如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羁押期限届满等,可向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机关申请解除。
具体流程通常为:准备相关材料,如解除取保候审申请书、证明符合解除条件的证据等,提交给决定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相关机关会进行审查,若符合解除条件且审查通过,会作出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具体案件情况可能会有所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操作。若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
三、自己可以终止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自行终止取保候审需满足特定条件。一般来说,若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相关规定,且案件已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或审判阶段,且不存在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情形,如可能妨碍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正常进行等,经办案机关同意,可自行终止取保候审。但需注意,这必须基于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办案程序的基础之上。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如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可能会被没收保证金或变更强制措施,甚至面临刑事处罚。总之,自行终止取保候审需谨慎,应遵循法律程序和办案机关的要求。
一般而言,取保候审非犯嫌自行撤销,而是由相关部门综合案件情况决定。此措施涉及刑事强制,解除需案件调查、起诉、审判等流程完结,且犯嫌无违规行为。届时,相关部门将依法解除取保候审,恢复犯嫌自由。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