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本篇文章将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重要法律法规。
此外,还将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二、劳动法中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根据劳动法,加班工资计算方式如下:平日加班,支付1.5倍工资;休息日加班且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2倍工资;法定休假日加班,支付3倍工资。
例如,员工月工资为5000元,平日加班2小时,每小时工资为5000÷21.75÷8≈28.74元,加班2小时的加班工资为28.74×1.5×2≈86.22元。
休息日加班1天(8小时),加班工资为28.74×2×8=460.24元。
法定休假日加班1天(8小时),加班工资为28.74×3×8=689.76元。
需注意,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用人单位应依法安排加班并支付相应加班工资,否则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三、劳动法关于加班工资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需注意,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应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集体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确定。若未约定,则按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同时,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安排加班,应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进行。
本文将解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会法》、《行政复议法》及《行政诉讼法》等重要法律。同时,也将涉及《妇女权益保障法》、《职业病防治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