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作为犯罪条件有哪些
行为人依法有责任主动行事,源于法律、职业操守或前行为产生的责任。行为人须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条件。若未履行职责,可能对社会公益造成损害,其不作为与损害结果有刑法上的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行为人负有法律规定的特定义务。这种义务既可以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基于职务、业务要求所产生的。其二,行为人具有履行该义务的能力。如果行为人因自身能力限制无法履行义务,不能认定为不作为犯罪。其三,行为人未履行该义务。即行为人能够履行且有条件履行义务却消极不作为。其四,该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当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时,才构成不作为犯罪。例如,警察在看到他人遭遇危险时负有救助义务,若其能救而不救,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
三、不作为犯罪在什么情况下构成
不作为犯罪通常在以下情况下构成:当行为人负有法律规定的特定作为义务,且能够履行而未履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例如,警察在目睹正在发生的犯罪行为时,有职责去制止却不作为,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又如,父母对年幼子女负有抚养义务,若故意不履行导致子女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也构成不作为犯罪。其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客观上存在应作为而未作为的行为,且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才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
首先,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这可能源于法律规定、职务或业务要求、先前行为等。其次,行为人能够履行该义务,即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条件。最后,行为人没有履行义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并且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