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要逮捕了就一定会起诉吗
逮捕并非必定会引发起诉。
逮捕属于刑事诉讼里的一种强制手段,其主要作用是避免犯罪嫌疑人躲避侦查、起诉以及审判。
起诉是检察机关以国家的名义,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其进行审判。
通常只有在侦查机关完成侦查工作,收集到充足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并且检察机关认定符合起诉条件时,才会决定进行起诉。
倘若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不存在犯罪行为或者证据不够充分等情形,检察机关就有可能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因此,逮捕仅仅是刑事诉讼进程中的一个部分,并不代表一定会进入起诉程序。
二、只要逮捕了是不是就不可能判拘役3个月了
这种说法有误。
逮捕属于刑事强制措施,拘役则是一种刑罚。
逮捕的作用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等情形。
在历经侦查、起诉、审判等一系列刑事诉讼程序后,法院会依据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法律规定来确定具体的刑罚。
倘若犯罪行为较轻,满足判处拘役的条件,即便此前已被逮捕,仍有可能被判处3个月拘役。
像某些轻微的盗窃案件,在符合拘役刑罚的量刑标准时,即便曾采取逮捕措施,最终的刑罚也可能是拘役。
三、只要逮捕了是不是就会判刑
逮捕属于刑事诉讼里的一种强制手段。
其目的在于防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妨碍刑事诉讼的举动,比如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出现社会危险性等情况。
在我国,刑事案件遵循“未经过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能对任何人确定有罪”这一原则。
被逮捕之后,案件还需历经侦查、审查起诉等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倘若发现证据不够充足,或许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又或者在审判阶段,法庭依据事实与法律判定被告人无罪,那么就不会进行判刑。
因此,逮捕仅仅是刑事诉讼进程里的一个环节,并非一定会导致判刑。
当我们探讨“只要逮捕了就一定会起诉吗”这个问题时,还需关注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些情况。比如逮捕后若发现证据不足,达不到起诉标准,检察院可能会作出不起诉决定。还有就是存在法定不起诉的情形,像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等。另外,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也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若你对逮捕后不起诉的具体情形、相关程序等还有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