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般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二、非机动车肇事逃逸找不到人怎么处理
若非机动车肇事逃逸且找不到肇事者,首先应及时报警,由交警部门进行调查和追踪。在无法确定肇事者的情况下,受害者可通过现场证据(如监控录像等)协助交警工作。若有投保交强险,可向自己车辆所投保的保险公司申请代位求偿,保险公司在赔偿限额内先行赔付后,可向肇事者追偿。同时,受害者也可保留好相关医疗费用、财产损失等凭证,待找到肇事者后再主张赔偿。若长期无法找到肇事者,可能会因证据不足等原因,给受害者的赔偿带来一定困难,但仍应积极配合警方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非机动车肇事逃逸怎么认定的责任
非机动车肇事逃逸认定责任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一般来说,逃逸方需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有证据证明对方逃逸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逃逸方将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在具体认定中,会综合考虑现场勘查情况、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证据。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妨碍了事故调查,其逃逸行为本身就表明其对事故负有更重的责任。
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有明显的非机动车碰撞痕迹,且周边监控录像显示非机动车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那么就可以认定该非机动车驾驶人逃逸并承担全部责任。
总之,非机动车肇事逃逸将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同时也需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在探讨非机动车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这一问题时,我们还需了解与之紧密相关的其他要点。比如,在判定具体量刑时,除了逃逸和致人死亡这些关键情节外,非机动车驾驶者在事故中的过错比例、是否存在自首、积极赔偿等影响量刑的情节也至关重要。另外,受害者家属在民事赔偿方面的诉求该如何实现。要是你对非机动车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细节、民事赔偿途径等相关法律问题仍有疑问,不必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交通事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