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过失致人死亡最高赔偿金额是多少

过失致人死亡最高赔偿金额是多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3.31 · 1695人看过
导读: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金额无固定最高限额。赔偿范围涵盖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等合理费用。丧葬费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算;被扶养人生活费依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等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相应标准计算,年龄不同计算方式有别。具体金额由法院结合案件实际判定。
过失致人死亡最高赔偿金额是多少

一、过失致人死亡最高赔偿金额是多少

过失致人死亡的赔偿金额并无固定最高限额。赔偿范围包括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具体赔偿金额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由法院综合判定。

二、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金额法律判定标准是啥

过失致人死亡的赔偿金额判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赔偿项目主要有:

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未成年人计算至十八周岁;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3.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此外,还可能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实际支出费用。具体赔偿金额需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三、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金额有无法律上限

我国法律未对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金额设置明确上限。赔偿项目与计算方式依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确定。通常包括: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具体赔偿数额需结合实际情况,由法院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判定。

当探讨过失致人死亡最高赔偿金额是多少时,除了关注赔偿金额本身,还需了解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比如赔偿项目的具体构成,一般包括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等。而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因素不同,赔偿金额的计算标准也存在差异。另外,若涉及到精神损害抚慰金,其数额的确定也有相应的考量因素。如果您对过失致人死亡赔偿的计算方式、赔偿责任的划分等问题仍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法律专家为您解惑。

网站地图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人身侵权相关

  • 325次阅读
  • 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金额如下:一、丧葬费。按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计算六个月。二、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三、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
    2024-10-04 918次阅读
  • 2024.02.20 1624次阅读
  • 495次阅读
  • 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金额如下:一、丧葬费。按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计算六个月。二、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三、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
    2024-09-09 1008次阅读
  • 2024.09.09 3258次阅读
  • 496次阅读
  • 过失致人死亡最高判几年?1、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2、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
    2024-10-04 1249次阅读
  • 2024.08.07 3630次阅读
  • 36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人身侵权最新文章

遇到人身侵权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