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造谣传谣怎么定罪

造谣传谣怎么定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3.31 · 1889人看过
导读:造谣传谣的罪名判定取决于具体情况与后果。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量刑分五年以下和五年以上。编造、传播虚假险情、疫情等信息,严重扰乱秩序,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论处,判三年以下或三到七年。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判三年以下或剥夺政治权利,诽谤信息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转发五百次以上属情节严重。

一、造谣传谣怎么定罪

造谣传谣的罪名判定,得看具体情况和后果。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就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轻的判五年以下,严重的五年以上。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等信息并传播,或明知虚假仍传播,严重扰乱秩序,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论处,轻判三年以下,严重的三到七年。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判三年以下或剥夺政治权利。像诽谤信息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转发五百次以上,就算情节严重。

二、网络造谣传谣的量刑标准如何确定

网络造谣传谣可能触犯多个罪名,量刑标准依不同罪名确定:

诽谤罪: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一般指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等。

寻衅滋事罪:利用信息网络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造谣传谣造成经济损失如何定罪

造谣传谣造成经济损失可能涉及多个罪名,以下是常见情况:

诽谤罪:若针对特定个人造谣传谣,损害他人名誉造成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依《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这里需证明造谣内容为虚假且对他人名誉有实质性损害。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需证明行为给他人商业经营带来损失。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当我们探讨造谣传谣怎么定罪时,除了明确定罪本身,还有相关的要点值得关注。一方面,造谣传谣不仅涉及刑事定罪,还可能引发民事责任,受害者有权要求造谣传谣者承担赔偿责任,比如精神损害赔偿等。另一方面,即便造谣传谣行为未达到刑事定罪标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你是否遇到过身边有人造谣传谣的情况,或者对这类行为的责任界定存在疑问呢?要是你对造谣传谣定罪后的量刑细节、民事赔偿的具体流程等问题还存在困惑,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
法律问题具有强领域专业性,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为您推荐下方律师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还有疑问?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3分钟快速回复!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损害赔偿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