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执行人暂时无力偿还债务时,经债权人同意或法院裁决可分期偿还。执行程序中,法院查明其暂无履行能力会裁定中止执行,待其有财产可供执行,债权人能随时请求恢复执行,像债务人因重大疾病丧失工作能力无收入,法院就会考虑裁定中止。
2.为解决此类问题,债务人要主动与债权人协商,制定合理还款计划,若有部分还款能力先偿还部分债务,展现还款诚意。
3.债权人需关注债务人经济状况变化,一旦发现其有还款能力,及时通过法院恢复执行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被执行人暂时无力偿债会被司法拘留吗
一般情况下,被执行人暂时无力偿债不会被司法拘留。司法拘留主要针对的是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或者存在妨碍执行等违法行为的被执行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若被执行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缺乏偿债能力,并非主观上拒不执行,通常不会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不过,被执行人有义务如实报告财产状况,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若其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财产情况,即便暂时无力偿债,法院也可能视情节对其进行司法拘留。
三、被执行人暂时无力偿债法律上有啥宽限措施
当被执行人暂时无力偿债,法律有以下宽限措施:
执行和解: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可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比如约定延长还款期限、分期偿还等。
中止执行:若出现法律规定情形,如申请人同意延期执行、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待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经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的,法院可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日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可恢复执行。
当探讨被执行人无力偿还债务会怎样处理时,除了已知的常规处理方式,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若被执行人暂时无力偿还,后期有了还款能力后,执行程序会如何继续推进?一般来说,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法院会重新启动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措施。另外,在被执行人无力偿还期间,其是否会一直被限制高消费和列入失信名单也备受关注。通常,若被执行人积极配合执行且有还款意愿和计划,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能会解除部分限制。如果你对被执行人无力偿还债务后的后续执行流程、限制解除条件等问题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债权债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