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权责任一般不包含违约金损失。侵权责任是因实施侵权行为产生的民事法律后果,目的是填补受害人实际损失,赔偿范围有医疗费、误工费、财产损失等。违约金基于合同关系产生,是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由违约方支付给对方的金额,属于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2.若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竞合,当事人可选择主张自己的权利。选侵权之诉,通常无法主张违约金损失;选违约之诉,能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
3.解决措施与建议:当事人遇到侵权与违约竞合情况,应根据自身利益和证据状况慎重选择诉讼方式。若证据更利于证明违约,可选择违约之诉主张违约金;若证明侵权更容易,可通过侵权之诉获其他实际损失赔偿。
侵权责任赔偿范围可能涵盖精神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同样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判断能否主张精神损失赔偿,关键在于是否满足“严重精神损害”这一条件。司法实践中,是否达到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案情判定。例如造成伤残、死亡,或对受害人心理造成长期难以平复的创伤等通常可认定为严重精神损害。若仅轻微侵权,未造成严重精神痛苦,一般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三、侵权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如何认定
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侵权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认定如下:
适用范围: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也可请求。
“严重精神损害”判断:司法实践通常结合多种因素考量。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故意侵权较过失侵权,更易认定为严重;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恶劣的,也倾向认定;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如导致受害人长期抑郁、精神失常等;侵权人的获利情况、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也会纳入参考。
需注意,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一般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当我们探讨侵权责任包括违约金损失时,其实侵权责任所涵盖的范围还不止于此。除了违约金损失,侵权行为还可能导致被侵权方的直接经济损失,比如因侵权造成的财物损坏、业务停滞等带来的损失。并且,精神损害赔偿在一些侵权案件中也是合理诉求,像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等可能对当事人精神造成伤害。你是否遭遇过涉及侵权责任的纠纷呢?要是对于侵权责任中的损失认定、赔偿计算方式等问题仍有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损害赔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