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止侵害管辖的规定是如何的
停止侵害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之一。关于其管辖,一般遵循民事诉讼的管辖规则。
通常情况下,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对于合同纠纷引起的停止侵害诉求,如果合同中有关于管辖的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按照约定确定管辖法院;若没有约定,则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在侵权纠纷引发的停止侵害案件中,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总之,停止侵害管辖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管辖的一般规定及具体案件类型来确定管辖法院,以保障当事人能在合适的法院主张权利。
二、停止侵害管辖规定在特殊情形下如何适用
停止侵害之诉的管辖,一般适用《民事诉讼法》中侵权纠纷的管辖规定,即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在特殊情形下,若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停止侵害之诉,依相关司法解释,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视为侵权行为地。
对于海事侵权中的停止侵害,由海事法院专属管辖。
若合同纠纷引发停止侵害诉求,且合同有有效管辖协议,则按协议确定管辖法院。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案件类型和情形,精准适用管辖规定,保障当事人诉权和案件公正审理。
三、停止侵害管辖规定中地域管辖如何确定
停止侵害之诉的地域管辖一般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确定。
通常,侵权纠纷中,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对于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若合同纠纷中涉及停止侵害诉求,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履行地需根据合同类型及履行情况确定。如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等。当事人也可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
在探讨停止侵害管辖的规定是如何的时,除了明确管辖的具体规定外,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停止侵害申请被受理后,具体的执行程序是怎样的,执行过程中遇到阻碍该如何解决。另外,停止侵害的期限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是短期的制止还是长期的约束等。这些问题与停止侵害管辖规定紧密相关,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您在停止侵害管辖规定以及相关的执行程序、期限等方面还有疑问,想了解更专业详细的内容,不要错过获取精准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