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是逃逸吗

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是逃逸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26 · 9312人看过
导读:刑法中的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是逃逸吗

一、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是逃逸

肇事逃逸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以及实际的具体情节。

1、《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逃逸是指“驾驶员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了逃避责任,而逃离现场的行为。”在这里,“明知”是指驾驶员故意与否的问题,是决定驾驶员应否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但从民事赔偿责任上来理解“逃逸”,却与从刑事角度不同,刑事是严格责任即对故意与否不得推定,且仅有是故意;民事是非严格责任即允许推定,除了故意之外,还允许是过失。过失是说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应当预见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是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的心理状态。

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是逃逸吗

2、刑法中的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3、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主观上如果是应当意识到肇事的可能性,但却驾车离开了现场。从驾车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上来看,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是逃逸吗

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让随行的人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被害人已经死亡。此时被告人张某也负伤在身,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其委托亲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该案就不应认为具有逃逸行为。

小编在上文中通过案例的为您具体分析了“不知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是否算作逃逸”这个问题。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不要逃跑,要积极应对,这才是对双方当事人都更有利的。本文由律图为您整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