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谁

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谁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15 · 16698人看过
导读: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申领驾驶证的最低年龄为18周岁的身体符合要求的自然人。

{ArticleTitle}

任何一个犯罪都是由犯罪主体的,只不过针对不同的犯罪,法律中规定的犯罪主体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只能是由自然人构成,而有的则是由单位构成。有的是一般主体,而有的则是特殊主体。那么针对危险驾驶罪这个具体的罪名来讲,大家知道其犯罪主体是谁吗?请阅读下文了解。

一、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谁

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申领驾驶证的最低年龄为18周岁的身体符合要求的自然人。笔者认为,对于16周岁到18周岁之间的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如果此类人驾驶汽车,肯定为无证驾驶,然而危险驾驶罪并没有把无证驾驶的行为列为危险驾驶罪认定的行为,其实,无证驾驶的行为在笔者看来对公共交通安全的威胁同样也是相当大的。

因为,机动车驾驶证的取得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申领驾驶证的最低年龄要求为18周岁,所以,对于16周岁至18周岁的我国公民来说是不能取得驾驶资格的,那么,这类人如果不存在酒后驾驶汽车,即属于无证驾驶机动车辆。既然驾驶机动车是一种专业技术类工作,对于无证驾驶汽车对公共交通安全的危害程度也是相当之大的,并不会轻于酒后驾驶机动车。所以笔者认为危险驾驶罪应该把无证驾驶也认定于其中。这样才会更完善我们此次立法的初衷。

二、危险驾驶罪的客体是怎样的

危险驾驶罪侵犯的法益是公共交通安全。公共交通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健康和生命以及公私重大财产安全和良好的公共交通秩序。它是以公众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的侵害或者危险为内容的犯罪,注重行为对“公众”利益的侵犯,并不要一定要有危害后果的产生。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危险驾驶罪的目的,是将生命、健康、财产等个人的法益抽象为社会利益作为保护对象,所以应当重视其社会性。“公众”与“社会性”要求重视量的“多数”。“多数”是公共交通安全这一概念的核心。因此,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就是公共安全。“不特定”,即是指犯罪行为可能侵犯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结果事先无法确定,行为人对此既无法具体预料也难以实际控制,行为的危险或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可能随时扩大或增加。“多数人”,则难以用具体数字表述,行为使较多的人感受到生命、健康或者财产受到威胁时,应认为危害了公共安全。只要行为危害了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就属于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仅仅侵犯了特定的少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的,则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危险驾驶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能构成此罪。当然关于此罪的处罚,是处拘役,并处罚金。要是你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律图的在线律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311次阅读
  • 对于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犯罪行为,如危险驾驶罪,通常由交警部门处理。交警大队作为公安机关的执行机构之一,负责此类刑事案件的立案和调查取证工作,随后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最终由法院作出裁决。我国法律规定,对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或醉酒驾驶的,应判处拘役并处罚金。
    2024-09-09 1420次阅读
  • 2024.10.24 1427次阅读
  • 107次阅读
  • 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主体与客体是: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是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权。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24-09-09 1287次阅读
  • 2024.06.24 1142次阅读
  • 340次阅读
  •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危险驾驶罪并不针对特殊群体。特殊群体通常指公务员、军人等具有特定身份者。但危险驾驶罪的对象为一般市民,只要年满十六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无论是否属于特殊群体,均可成为该罪名的执法对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如何,都应遵守交通法规,确保道路安全。
    2024-09-04 1423次阅读
  • 2024.06.29 1576次阅读
  • 47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