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商标 > 商标被代理机构抢注有这种情况吗?

商标被代理机构抢注有这种情况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2 · 8114人看过
导读:由于商标代理行业门槛太低,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商标代理机构采用各种近乎诈骗的牟利方式。为了打击不良代理机构囤积、抢注商标的行为,2013年新商标法增加了第19条第4款规定“商标代理机构除对其代理服务申请商标注册外,不得申请注册其他商标”,明确禁止了代理机构在代理服务以外的商品及服务上直接申请注册商标。
商标被代理机构抢注有这种情况吗?

商标代理机构抢注有这种情况吗?

有此情况;

由于商标代理行业门槛太低,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商标代理机构采用各种近乎诈骗的牟利方式。单我见过的手法就包括:

(1)私自注册客户商标,并让客户高价买回;

(2)在了解企业商标急需获得核准的时候,提出异议申请要挟企业给“过路费”;

(3)伪造虚假的行政机关通知文件,通知客户进行“反抢注申请”、“网络商标注册”等,实际是让客户掏钱申请没有使用价值的商标或购买域名;

(4)伪造商标局的受理通知书、商标证、驳回通知书骗取代理费。

为了打击不良代理机构囤积、抢注商标的行为,2013年新商标法增加了第19条第4款规定“商标代理机构除对其代理服务申请商标注册外,不得申请注册其他商标”,明确禁止了代理机构在代理服务以外的商品及服务上直接申请注册商标。然而,这个规定其实非常容易绕开。不良代理机构只需要另外投资设立一个广告公司、咨询公司之类的主体,专门进行商标抢注即可。

所以,目前不良代理机构抢注委托人商标的情况确实未能完全制止,所以在选择商标代理机构时请仔细了解其背景,选择信誉良好的代理机构。

你所遇到的情况不一定是代理机构抢注

虽然存在不良代理机构,但并不代表商标代理都是骗子。实际上绝大多数当事人所认为的“黑代理”,往往是由于商标流程信息不够透明、双方沟通不畅而产生误会导致的。

首先,“一年后才告诉我这个商标被注册了”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的。

依据《商标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这里的9个月是不包括各种邮寄时间、公告通知以及补正时间的。所以一个商标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才收到商标局的审查决定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商标数据库存在空白期,在申请时代理机构确实无法断定有无他人申请在先。

商标局从收到商标申请,到将商标申请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公告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段的时间中,可能存在一些商标已经提交了申请,但在系统中还无法查询到。这一段时间我们就叫做“空白期”。

所以说,在代理机构帮你查询商标是否能够注册时,对于处于空白期的在先商标是无法进行核实的。一些代理机构(比如我们所)在帮客户提交申请后会进行空白期复查,以便提前判断成功率并帮助客户考虑复审或重新注册。而你的代理机构可能没有做这个工作,所以才会在一年后商标真正被驳回时才告知你们有人抢先。这种情况只能说是不严谨,但并不是抢注。

再次,商标的近似判断是存在主观性的。

关于两个商标是不是近似、在视觉上像不像、可不可能造成混淆每个人的判断都可能会有差异。甚至商标局内部在审查时也常常出现不同的意见。因此,可能两个商标在申请时你的代理机构认为不近似,但商标局审查时作出的判断与你的代理机构不同。对于这种存在一定争议的商标,是可能通过驳回复审(估计就是你说的“申诉”)争取获得注册的。

综合上面所说的,对于代理机构抢注商标这是很少的事情,但如果在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一定要很好的利用法律的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直接可以提起上诉,让代理机构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应有的代价,所以,任何时候只要对自己不公平的事情都可以用正当的程序来解决。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商标相关

  • 一、犯罪未遂,一般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抢劫罪的量刑规则是:(1)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存在法定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2-26 1013次阅读
  • 2023.04.18 1576次阅读
  • 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指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违背女性意愿强行发生性关系。若满足暴力、性行为及违背意愿三要素,可能构成强奸罪。具体定罪需考量行为动机、手段恶劣度、后果等。若涉及加重情节,如公共场合强奸、轮奸幼女,将面临重罚。需全面了解案情,准确判断责任。
    2024-06-01 1459次阅读
  • 2023.04.25 1282次阅读
  • "以租代征"违反土地法规,损害农民权益,它本应是农地转用遵循的路径:先征地后租赁,确保农业用途,但实践中未依法进行,导致土地使用权非法转化。
    2024-06-12 817次阅读
  • 2023.03.07 1671次阅读
  • 抢夺罪具体表现为:公然在公共场合或有人目击下,强行夺取他人财物;多次进行抢夺行为,即便金额较小;以及抢夺数额较大或伴有严重情节,如伤害受害人、使用刀具等。这些行为均构成抢夺罪,并可能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2024-05-29 998次阅读
  • 2023.03.13 1410次阅读
  • 五个情况概述如下:1.蓄意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2.无证或酒驾引发的事故;3.车辆在被盗期间的意外;4.被保险人蓄意制造的事故;5.车辆及车内财产的蓄意损失。
    2024-05-10 1303次阅读
  • 2023.03.13 173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商标最新文章

遇到商标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