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通知金

您的位置:首页 > 办事直通车 >工资服务>涨工资政策 > 代通知金
代通知金

代通知金

劳动法中没有“代通知金”的概念。代通知金就是指用人单位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的情况下,如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提前1个月通知的,以给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替。

2023.09.04 418677人阅读
1

代通知金标准

“代通金”的支付标准,应当以上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但只以单月的工资为准,可能过高或过低,既有可能对用人单位不利,也有可能对劳动者不利,从整体上看不利于促进和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所以,结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上个月的“工资标准”,应当是指劳动者的正常工资标准。如其上月工资不能反映正常工资水平的,可按解除劳动合同之前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确认。

查看全文 >>
2

代通知金扣税

根据《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第一条的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 ,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

查看全文 >>
3

代通知金法律规定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四十条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意向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经协商办理终止或者续订 劳动合同手续。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规定,终止劳动合同未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的,以劳动者上月日平均工资为标准,每延迟1日支付劳动 者1日工资的赔偿金。这是对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提前30天通知而造成员工的工资损失赔偿,其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原则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

查看全文 >>
4

代通知金与赔偿金能否兼得

代通知金,是指用人单位在依法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该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提前30日通知的,以给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替。

代通知金的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40条。该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支付给劳动者一定数额的金钱。赔偿金的法律依据和标准是:《劳动合同法》第48条。

……

查看全文 >>
5

给了代通知金还要给经济补偿吗

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代通知金相关百科

  • 加班费计算

    加班费计算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劳动者每天工作不得超过八小时,否则超过的时间就算是加班,用人单位必须对其支付加班费。那么大家知道加班费计算方…

    2023.09.22 5455人阅读
  • 年终奖金

    年终奖金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在公司工作满一年,公司在过年的时候都会为劳动者发放年终奖金,说到年终奖金,大家知道年终奖金什么时候发呢,年终奖金的计算方…

    2023.09.22 20631人阅读
  •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用人单位如果占用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加班,那么就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应的补偿,比如支付劳动者加班费,这在我国法律上也是有明确规定的,那么劳动法加班…

    2023.09.21 31578人阅读

代通知金相关咨询

老公用我信用卡找人代还,这算诈骗吧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找人代还信用卡不算诈骗,但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诈骗就属于诈骗了,在法律中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类型,会根据诈骗金额进行判刑,所以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我们需要理性一点 可能涉嫌诈骗或者不当得利.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本罪。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别人用我的身份证办了信用卡,逾期了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1、二代身份证丢失,被人拿来办理信用卡。一旦被人冒办信用卡,且在透支之后不还款,那么逾期欠款和不良信用记录则会被记在自己头上。 2、由于持卡人未向银行提交办理信用卡的申请,也未与银行签订信用卡业务的合同,因此与银行之间并未形成借贷合同。别人冒用他的资料向银行办理信用卡,并透支使用,由此产生的债务不应由他承担。 3、持卡人以书面形式向银行反映,并要求行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等不良影响。

询问通知书的法律条款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专业律师法律分析: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讯问的时间与地点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第二次合同到期前30天通知不续签怎么赔偿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专业律师法律分析: 公司通知不续签的,需要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法律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公司通知不续签的,需要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代书遗嘱应该怎样鉴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专业律师法律分析: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可以向法院申请由司法机关鉴定。公民订立遗嘱可以采用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录音遗嘱以及公证遗嘱的方式。代书遗嘱又称“代笔遗嘱”。因遗嘱人不能书写而口述内容,委托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4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想获取更多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