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妨害司法罪 > 伪证罪
  • 什么是伪证罪

    伪证罪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查看详细>>
  • 伪证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但也有人认为,并不是任何形式的伪证罪都必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例如隐匿罪证的伪证犯罪行为就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它必须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认为,伪证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伪证罪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是指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司法机关的民事诉讼活动、行政诉讼活动不能成为伪证罪的客体要件。伪证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2、客观要件

    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所谓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指证人作了虚假的证明,鉴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实真相的鉴定,记录人作了不真实的记录,翻译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译。所谓隐匿罪证,指掩盖歪曲事实真相、毁灭证据,将应该提供的证据予以隐匿。所谓与案件有重要关表的情节,主要是指对案件是否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或者对罪行轻重有重大影响的情节。如果伪证的事实无关紧要、对案件的处理影响不大,不能以伪证罪论处。至于伪证行为是否造成了错判,不影响定罪,可作为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

    行为人伪造、变造、毁灭凭证、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不是发生在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中,而是在一般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或是在审计、监察等行政活动中发生的,不能以伪证罪论处。

    3、主体要件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是指根据司法机关的要求,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的人,“鉴定人”,是指司法机关为鉴别案件中某些情节的真伪和事实真相而指派或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或者特殊技能的人,“记录人”,是指为案件的调查取证,询问证人、被害人或审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作记录的人。“翻译人”,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为案件中的外籍、少数民族或聋哑人等诉讼参与人充当翻译的人员,也包括为案件中的法律文书或者证据材料等有关资料作翻译的人员。

    4、主观要件

    伪证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陷害他人的意图或者隐匿罪证,就不能以伪证罪论处。如行为人因粗心大意,工作不认真,或者学识、业务能力不高而作出了错误的鉴定结论、记录、翻译,或者因错记、漏记、错译、漏译等而不能反映原意,等等。

    查看详细>>
  • 伪证罪认定

    (一)伪证罪与非罪的界限

    对于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工作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或者业务水平有限而提供不正确的鉴定、记录、翻译的;以及由于对于案件真实情况一知半解,认识不准确,或者道听途说而传闻作证,从而提供了虚假证明的,因不具备伪证的主观故意,不构成伪证罪。对于虽有伪证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应认定为犯罪。

    (二)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有陷害他人的故意,二者区别:

    (1)前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前者的行为是在侦查、审判中发生的;后者的行为是立案侦查之前实施的,并且是引起案件侦查的原因。

    (3)前者是通过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手段实现的;后者则是作虚假的告发。

    (4)前者只是在个别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上,提供伪证;而后者则是捏造了整个犯罪事实。

    (5)前者的目的可能有两种: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而后者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处分。

    (三)伪证罪与包庇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界限

    这三种犯罪的行为人,在作虚假证明,为犯罪分子隐匿罪证方面极为相似,目的都是包庇罪犯。

    其区别主要在于:

    (1)主体要件不同。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后两种包庇犯罪是一般主体。

    (2)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伪证罪只能在侦查、审判阶段实施;后两罪则可以在犯罪分子被逮捕、关押前实施,也可以在被逮捕、判刑之后实施。

    (3)犯罪的内容不同。伪证罪掩盖的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后两罪所掩盖的可以是全部罪行或者重要犯罪事实。

    (4)包庇对象的情况不同。伪证罪包庇的是在侦查、审判中,未被逮捕或者未被判决的未决犯罪嫌疑人;后两罪所包庇的可以是未决犯罪嫌疑人,也可以是已决犯人,或者是服刑中逃跑的犯罪分子。

    查看详细>>
  • 伪证罪量刑标准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查看详细>>
  • 伪证罪立案标准

    依照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伪证罪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得制造伪证的;

    (5)出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查看详细>>
  • 伪证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部分罪案《审查逮捕证据参考标准》的通知

    十一、 伪证罪案审查逮捕证据参考标准

    伪证罪,是指触犯《刑法》第305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入、翻译人对与案件有关的重要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期内自首坦白的通告》

    为犯罪分子隐匿、销毁罪证,出具或者制造伪证的,按刑法第148条伪证罪的规定从重处罚。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4-05-18 10:39:00

销售伪劣产品50万判刑是否合理

最近回复:

解析:商家出售假货或者掺假以获取利润,收益额若累积超过五十万元,这将被视为严重犯罪,最高可判处七年及以上有期徒刑,同时处以涉案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罚款。此种情形属于刑事案件中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系指生产者为了追求高额利益而在其销售过程中掺入假货、以次充好或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来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涉案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未满二百万元的,将面临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及罚金的严厉惩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5-18 08:40:00

伪造股东签字变更股权违法吗

最近回复:

解析:冒用股东签名变更股权的违法性不言而喻。此种情况包括公司股东间或委托代理人在行使职权时,恶意侵占其他股东的股权份额。若能证实行为人在主观心态上存在着非法夺取他人财产的意图,那么这种借助于职权之便,擅自占用公司管理环节中股东股权的行为,即可视为职务侵占罪进行定罪量刑。侵占金额达到较大标准者,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若侵占金额巨大,则需接受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同时还可能被判处没收个人财产。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5-18 04:07:00

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包装物是否构成犯罪

最近回复:

解析:在生产假冒包装的过程中,确实有可能面临着被法院判定犯罪的风险,这可能涉及到两项罪名: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标罪。若涉案行为涉及到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任何企业或个人试图伪造、擅自制造其他企业或个人的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这些经过伪造和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只要其行为构成了情节严重,则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严厉制裁;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那么其面临的惩罚将会更为严重,将判处为期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罚金的责任。而如果涉案行为涉及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任何企业或个人只要明知道其所销售的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并且销售金额累积达到一定数量,那么即便销售额未达到巨大数额,也将面临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司法惩罚;一旦销售金额累积达到巨大数额,那么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刑事处罚,即判处为期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罚金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5-18 02:35:00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处罚有规定吗

最近回复:

解析:根据我国商业法规的严格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打击,将面临等同于所售假冒伪劣商品实际价值的三倍以内的罚款惩罚;同时,其所有通过违法手段获得的非法收益亦会遭到完全没收。对于那些行为特别恶劣、情节极为严重的商家,还可能会被直接吊销其营业执照,使其无法继续从事经营活动。如果这种违法行为达到了刑事犯罪的程度,则将会依照我国刑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严肃处理,对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来说,如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金额达到或超过了五万元人民币但不足二十万元人民币的话,那么责任人将有可能面临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5-18 01:31:00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40万的量刑是什么

最近回复:

解析:销售伪造、掺杂、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商品情节严重,涉案金额达四十万元人民币者,将被判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二倍以下的罚金处罚。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依据实际销售金额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刑事责任和罚金数额,销售金额越大,犯罪分子所面临的惩罚也就越严厉。另外,若伪劣产品尚未实际售出,但其货值金额已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以上,同样需要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5-17 09:34:00

律师教唆当事人作伪证违法吗

最近回复:

解析:教唆他人制造伪证的行为,已构成妨害司法程序的罪行,须接受相应的刑事制裁。在涉及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证人、鉴定人、记录员和翻译员等相关人员对于案件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情节,如蓄意作出不实的证明、鉴定报告、记录文件或翻译文本等,以图陷害他人或者隐瞒涉案证据的,将被判处为期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5-17 07:22:00

伪造房产证违法吗

最近回复:

解析:非法行为,运用虚假证件是不被允许的,若造成恶劣影响可能触犯刑法。按照相关的法规条令,对此类行为可以进行10天至15天的拘留处罚,同时还可以处以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相对轻微,则会给予5天至10天的拘留处罚,同时还可以处以500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一)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二)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5-17 05:46:00

伪造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最近回复:

解析:对于虚假合同的判定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欺诈行为人发布带有欺瞒性质或不实内容的邀请,诱导相对方与己方签订合同,然后利用此类欺诈手法达成签订合同之目的;其次,欺诈行为人在协议订立过程中虚构或歪曲了有关主要条款及关键事项,或者故意隐匿事实真相,以传达与相对方签订协议之意向,最终导致对方基于误导而做出错误承诺,从而实现与对方签订协议之目的;最后,当所签协议正式生效后,欺诈行为人往往借助双方履行协议的机会,获取非法利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4-05-17 05:36:00

伪造资质证书会受到什么法律制裁

最近回复:

解析:伪造各项资质证明文件必将招致行政严厉惩戒,若情节尤其严重则可能进一步面临刑事追究。就实际情况而言,针对所谓的“制售假证”行为,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经明文规定了相关罪名及量刑标准,即对于那些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犯罪分子,将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而对于情节特别严重者,则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法并未对制造或购买假证的具体数量设定明确的刑事犯罪界限。因此,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只要制造或购买一张假证、一枚假公章等行为,便可视为构成刑事犯罪,从而面临法律的严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八十条之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2024-05-17 04:41:00

使用伪造的公章犯法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最近回复:

解析:原则上讲,滥用伪造的公章并不必然构成刑事犯罪。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具体行为者在实施滥用伪造的公章的行动时,其行为仅被视为是一种违法行径,应当负起相应的行政责任。然而,当行为者在制造假公章之后又进行了实际的滥用,那么此时该行为便极有可能触犯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或者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等相关罪名,并因此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