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侵犯财产罪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 什么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查看详细>>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要件

    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二、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会产生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得到劳动报酬的社会危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

    (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应认定故意。如无正当理由转移财产,造成无支付能力假像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指使发放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匿,造成无法支付假像的;或非法克扣工资或罚款的。

    三、犯罪客体要件

    本罪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四、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且两者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

    1)实施了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2)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企业的银行存款足够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不作为,导致劳动者没有按合同或法定应获得劳动报酬的时限。如实行月工资制的,超过20天仍不发放工资的,即构成“不支付”。

    (2)数额较大。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构成的绝对值范围。应比照职务侵占罪的入刑标准,即逃避或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构成“数额较大”,应予追诉。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查看详细>>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

    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

    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

    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应认定故意,如下列情况:

    (1)无正当理由转移财产,造成无支付能力假像的;

    (2)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指使发放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匿,造成无法支付假像的;

    (3)非法克扣工资或罚款的。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内仍不支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但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正当理由未知悉责令支付或者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除外。

    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劳动行政部门即各级劳动监察大队已向用人单位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2、各级信访机关已向用人单位送达批转文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查看详细>>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量刑标准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3、有以上两种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查看详细>>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应当立案追诉。

    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立案: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数额较大;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查看详细>>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

    《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劳动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的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条 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一)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

    (二)逃跑、藏匿的;

    (三)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

    (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行为人逃匿,无法将责令支付文书送交其本人、同住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负责收件的人的,如果有关部门已通过在行为人的住所地、生产经营场所等地张贴责令支付文书等方式责令支付,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的,应当视为“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

    第五条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符合本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

    (一)造成劳动者或者其被赡养人、被扶养人、被抚养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重大疾病无法及时医治或者失学的;

    (二)对要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使用暴力或者进行暴力威胁的;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六条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在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从轻处罚。

    对于免除刑事处罚的,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赔礼道歉。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第七条 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违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实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犯罪的,依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4-05-28 02:09:00

如何对付寻衅滋事罪的方法

最近回复:

解析:若不幸遭遇挑衅滋扰事件,我们应该首先寻求与对方进行友好的商议以求妥善解决,对于有可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尽可能地采用和平手段予以应对。倘若无法协商解决,或者情况危急,建议立即向警方报案并请求协助,由公安机关介入进行调解与处理。在此过程中,务必尽力避免采取暴力手段来应对。此外,对于打架所带来的法律责任与后果,我们也应有所了解。只有充分理解了自身应负有的法律义务,才能更好地为此做好防范,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寻衅滋事行为的定义,其客观表现形式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无端殴打他人,情节恶劣者;二是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者;三是强行索取或任意破坏、占有公私财产,情节严重者;四是在公共场所故意制造混乱,导致公共秩序严重紊乱者。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4-05-28 01:42:00

办不成事拒绝退钱构成侵占罪吗

最近回复:

解析:若因不当得利而拒绝返还相关财物,其行为有可能被认定为构成侵占罪。根据刑法规定,倘若行为人故意以不合法的方式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产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同时又拒绝归还;或者是将他人遗失或掩埋的物品非法占有,且涉案金额同样达到一定数量,并也拒不交还,那么这种情形便可被视为侵占罪的犯罪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2024-05-28 01:38:00

父母付首付的房子要求儿子归还该归还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最近回复: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父母为孩子购置房屋首付款并不期望孩子们日后偿还。然而,倘若夫妻间发生离异事件,则此部分首付款应被视为婚前财产,或者是归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因此并无法以共同财产为基础进行划分。对于父母出资购房的相关证明资料如下:首先,若父母全额支付房产费用且房产所有权仅登记在其子女名下,这便可以被确认为父母对其子女的个人赠予,而不必再要求父母额外作出任何意义上的声明或表示;其次,当一方父母明确表达了他们对夫妻中某一方的赠予意愿;最后,在银行提取现金时所产生的票据以及向房地产开发商购买房屋时所获得的相关凭证,如果这两种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并且金额完全一致,那么这些都能够清晰地证明房款的实际来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2024-05-28 01:14:00

逾期未支付货款可否要求利息依据哪部法律

最近回复:

解析:倘若借贷双方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逾期利率,那么就根据双方的约定进行执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数值上限不得超出年利率的百分之二十四。在没有就逾期利率作出明确定义或是约定不够详细的情况下,对于此类问题的处理,我国法律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严格的司法程序,具体如下所述:首先,针对借款期限内的利率以及逾期利率均未作任何约定的情况,如果出借方要求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百分之六的标准支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那么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其次,如果在借款期限内的利率已经做出了明确的约定,但是逾期利率却并未做相应的规定,此时如果出借方要求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款期限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那么人民法院同样应当予以支持。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024-05-28 00:41:58

我发现老公有扫码找小姐付钱的记录、可以报案吗、警察能管吗

刘飘律师

刘飘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你要报案目的是要告什么

2024-05-28 00:09:21

女方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给孩子付抚养费吗

周伟义律师

周伟义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 看到留言 具体情况可以说一下

2024-05-28 00:05:15

我车祸致残无抚养能力 女方拒绝给抚养费女方是不是犯罪了

张志律师

张志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 可以沟通下的。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