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诬告陷害罪
  • 什么是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查看详细>>
  • 诬告陷害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我国宪法将惩治诬告陷害提高为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首先,必须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

    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告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的、书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间接的等等。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实,既不告发,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则不构成本罪。

    再次,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定对象,就不可能导致司法机关追究某人的刑事责任,因而不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当然,特定对象并不要求行为人点名道姓,只要告发的内容足以使司法机关确认对象是谁就构成诬告陷害罪。至于被诬陷的对象是遵纪守法的公民,还是正在服刑的犯人,以及是否因被诬告而受到刑事处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诬陷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属于对象不能犯,仍构成诬告陷害罪。

    最后,由于本罪规定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故诬告自己犯罪的,不成立本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但是,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要从重处罚。本罪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被诬告人是否因此受到刑事处罚,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一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挟嫌报复、栽赃陷害、发泄私愤;有的是名利熏心、嫉贤妒能、邀功请赏;有的是居心叵测,排除异己,欲取而代之;有的是嫁祸他人,以洗刷自己、摆脱困境;等等。但不管其动机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如果不具有这一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诸如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升迁而捏造事实诬告其有不道德或一般的违法行为,就不能构成本罪。当然,行为人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否实现了其目的即他人是否已受到刑事追究,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至于受到刑事追究,则是指公安、检察、法院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所告发的事实已立案查处。

    查看详细>>
  • 诬告陷害罪认定

    (一)本罪与错告的界限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3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所谓错告,是指错误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实的告发行为。所谓检举失实,是指揭发他人罪行,但揭发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就把诬告与错告在性质上清楚地区别开来了。诬告与错告,在主观方面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属于犯罪行为;后者则是由于情况不明,或者认识片面而在控告、检举中发生差错。由此可见,是否具有诬陷的故意,是区分诬告与错告的最基本的标志。

    (二)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

    两者都具有捏造事实、诬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诬陷的内容、目的和性质,又各不相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罚,而一般诬陷行为仅限于捏造犯错误的事实,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种行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一个是犯罪,一个是违法。对一般诬陷行为,可根据不同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或者批评教育。

    (三)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四)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表现为陷害他人,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查看详细>>
  • 诬告陷害罪量刑标准

    1、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3、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以上规定。

    查看详细>>
  •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 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并由本人或者指使他人向国家机关告发的。

    2. 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虽不是直接向国家机关告发,但采取的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4-05-18 03:36:00

故意伤害罪多久

最近回复:

解析:对于故意伤害罪,通常情况下,法院会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但是,若该犯罪情节较为严重,例如导致他人重伤,则罪犯将被判处罚款在三年以上但不超过十年的有期徒刑。如果罪犯采用极端残酷的手段对他人实施故意伤害,并造成了严重的残疾后果,甚至导致受害者死亡,那么其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将会更为严重,可能会被处以十年以上直至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的严厉惩罚。关于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它是指行为人出于故意的心态,非法地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在判定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适当的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比如,如果故意伤害导致一个人轻伤,那么量刑起点可以设定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而如果故意伤害导致一个人重伤,那么量刑起点可以设定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之间。另外,如果罪犯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并导致受害者重伤且达到六级严重残疾程度,那么量刑起点可以设定在十年至十三年有期徒刑之间,除非法律规定应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18 03:34:00

虚假广告的认定及处罚有规定吗

最近回复:

解析:虚假宣传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家在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采用广告或其他推广方式发布与其所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实际品质不符的虚假信息,进而引发消费者对其产生误解和困惑的一种不当行为。要判定是否构成虚假宣传或虚假广告,关键在于这些信息是否足以使消费者产生误解,从而对他们的购买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虚假宣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与商品或服务相关的信息,如产品性能、功能特性、使用范围、产量规模以及生产商或服务提供者的真实身份等方面。只要是可能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均应被视为虚假宣传的范畴。此外,对于那些通过面对面推销、电子邮件营销、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一对一的促销活动,或者通过私人信件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点对面的夸大、失实的促销宣传,同样应该被定义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准则的虚假宣传行为。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2024-05-18 03:23:00

诽谤受害者属于诽谤罪吗

最近回复:

解析:认定某人诽谤他人才构成诽谤罪,需要满足以下严格的法定条件。首先,该行为必须具备散布捏造事实的特征。这里的散布方式既包括口头上的言辞传播,亦涵盖书面文字的传达。其次,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于特定个体展开的攻击,即便并未直呼其姓名或公开身份,但仍可使第三方人士明确辨认出被侵害者为何人。再次,必须存在捏造某类事实的行为。若所述内容系基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尽管可能会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声誉造成损害,但并不足以构成本罪。最后,只有当诽谤行为达到了情节严重的标准,才能够被认定为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存在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尚未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因此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即可。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4-05-18 03:11:00

家暴故意伤害罪坐牢吗

最近回复:

解析:家庭暴力问题是可控诉至法庭审判并可导致被告人入狱服刑的。若涉及殴打他人,且仅导致轻微伤害,尚未达到刑事处罚程度,可能面临15天以下拘留、罚款不超过200元或口头警告等处罚措施。然而,若造成轻伤及以上伤害,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更为严重的情况,如致使他人重伤,则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犯罪客体,即该罪行所侵害的是他人的人身健康权益;2、犯罪客观方面,即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3、犯罪主体,即故意伤害罪的实施者应为一般自然人,只要符合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要求即可;4、犯罪主观方面,即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故意性,即明知其行为会对他人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却仍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的发生。关于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惩罚;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严厉惩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18 03:08:00

故意伤害罪如何成立

最近回复:

解析: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犯罪主体要求:该罪名的犯罪主体为普通大众,即任何具有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构成此犯罪。但需注意的是,对于年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而言,如果实施了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行为,则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然而,对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并非可以逃避刑事责任的依据,相反,这只是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一种量刑情节而已。(二)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层面上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对他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并且对此抱有希望或放任的态度。(三)犯罪客体要求: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特别是身体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维护其肢体、器官以及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目的的一种人格权。(四)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18 03:07:00

老公打老婆可以告故意伤害罪吗

最近回复:

解析: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家庭暴力行为应被视为故意伤害罪。当家庭暴力造成受害者轻伤或更严重伤害时,有可能会涉及到故意伤害罪的指控。具体而言,法律明确指出,凡故意对他人身体实施侵害,均应该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若上述违法行径导致受害人遭受重伤,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而对于那些造成他人死亡或者使用极其残忍手段致使他人严重残疾的罪犯,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的严厉制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18 03:05:00

放任动物伤害他人怎么处罚

最近回复:

解析:蓄意纵犬攻击他人生理健康权益无疑构成了严重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行径,在这种情况下,涉事之犬成为了施行侵害行为的工具。因此,对于此类不当行为,养犬者必须对由此导致的侵权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有蓄意纵犬致死他人的恶劣情节,那么此犬便可视同为犯罪手段,其主人便是罪责难逃的杀人罪犯,须依法承担起民事赔偿责任以及刑事处罚责任。具体而言,责任的轻重程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判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18 03:01:00

没有录音可以告诽谤罪吗

最近回复:

解析:诽谤罪乃属自诉案件之一种,您可积极收集与案情相关之录音或录像资料、聊天记录及其他电子数据为证物。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明文规定,对于以暴力手段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进行诽谤者,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惩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5-18 02:59:00

合同诈骗罪受害主体有哪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最近回复:

解析: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那些蓄意通过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来签署合同的行为;或是利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手段的行为;以及在缺乏实际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策略,引诱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并履行合同的行为;甚至是在收取了对方当事人所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之后便逃之夭夭的行为;以及使用其他各种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均应当按照合同诈骗罪进行立案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2024-05-18 02:58:00

故意伤害罪治安处罚的标准是多少

最近回复:

解析:关于故意伤人治安处罚标准之规定如下:对于实施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体质行为者,须给予五天至十天以下的拘留惩罚,并处以200元至500元不等的罚款;而如果情节较轻微的话,则将予以五天以内的拘留处罚,或是罚款不超过50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