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危害公共安全罪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立案标准

利用极端主义,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四的规定,以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定罪处罚:

1.煽动、胁迫群众以宗教仪式取代结婚、离婚登记,或者干涉婚烟自由的;

2.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司法制度实施的;

3.煽动、胁迫群众干涉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或者破坏学校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等国家法律规定的教育制度的;

4.煽动、胁迫群众抵制人民政府依法管理,或者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5.煽动、胁迫群众损毁居民身份证、居民户ロ簿等国家法定证件以及人民币的;

6.煽动、胁迫群众驱赶其他民族、有其他信仰的人员离开居住地,或者干涉他人生活和生产经营的;

7.其他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制度实施的行为。

我要提问 提交

2024-06-01 16:18:42

我老公自己名义贷款给婆婆我阻止不了怎么办

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

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 最近回复:

那就是老公自己的负债

2024-06-01 15:54:11

有人造谣损坏名节该怎么办

广东天习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

广东天习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 最近回复:

下午好,那你要去起诉的

2024-06-01 15:35:32

过失致未成年人死亡,贵州遵义赔偿多钱?

李光伟律师

李光伟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你把具体情况说一下

2024-06-01 15:06:00

重大误解的定义是什么?签订的协议有效吗?

广东天习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

广东天习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 最近回复:

上午好,这个是属于有效的啊

2024-06-01 14:10:14

公司法修订的具体条例和意义

钱威律师

钱威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具体可以详细沟通比较好的

2024-06-01 12:48:19

我手机被商家修坏了并且他坐地起价

青海延辉律师事务所律师

青海延辉律师事务所律师 最近回复:

您好  您可以找商家协商

2024-06-01 11:21:53

脸部被钢筋划破,缝了十针,这种情况可报工伤保险吗

王奎律师

王奎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具体情况电话沟通

2024-06-01 10:07:00

取保候审快捷措施怎么写

律图临沂

律图临沂 最近回复:

解析:能否申请取保候审需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取保候审条件而定。以下是申请取保候审时所需满足的具体条件及其解析:1.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了中国刑法中的某些轻罪名,例如抢夺罪等。2.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通过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不会导致社会风险增加。这里涉及到取保候审的实质性要求,即确保犯罪嫌疑人能够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的同时,不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威胁。3.应当予以逮捕,但由于患有严重疾病,无法进行羁押,如因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者,可考虑取保候审。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逮捕之前发现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便不应决定实施逮捕;若在逮捕之后发现,则应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4.依法应当逮捕,但正处于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在此种情况下,若在逮捕前发现,便不应决定实施逮捕;若在逮捕之后发现,则应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5.对已经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讯问、审查后,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尚不充分的。6.已经被逮捕并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起诉、一审、二审的办案期限内未能结案,且通过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不会产生社会风险的。7.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自伤、自残手段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均不得取保候审。8.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也不得取保候审。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2024-06-01 09:35:00

盗窃罪会对家人实施监听吗

律图石河子

律图石河子 最近回复:

解析:除非有证据表明其涉案或可能构成共同犯罪行为,否则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个人通信不应被监听。相反地,如果存在两人以上共谋故意实施犯罪的情况,那么这些参与者将视为共犯。然而,如果有证据显示两人以上的犯罪活动是过失性的,则不能以共同犯罪来追究其法律责任;相关责任人应该根据各自的违法情节接受相应的制裁。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