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医患双方可先自行协商,就赔偿等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能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患者在处理过程中要做好证据收集与留存,像病历、检验报告、诊断证明等,这些能证明医疗行为过错和自身损害后果。必要时,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明确责任。
3.患者还需在法定诉讼时效内主张自己的权利,以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建议:患者发现纠纷后应尽快收集证据,可先尝试与医院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及时申请调解或诉讼。鉴定要选择有资质的机构,确保结果公平。
法律分析:
(1)医疗事故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自行协商是一种常见解决方式,双方就赔偿等事项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这种方式较为灵活高效,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2)协商不成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是可行途径,卫生行政部门会居中组织双方调解,促使纠纷解决。
(3)当事人还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4)患者在处理纠纷过程中,收集和留存病历、检验报告、诊断证明等证据至关重要,这能为证明医疗行为过错和自身损害后果提供支撑。必要时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可明确责任归属。
提醒:
处理医疗事故纠纷需及时收集证据,同时注意在法定诉讼时效内主张自己的权利,不同案情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一)医患双方自行协商,就赔偿等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这种方式较为便捷快速,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二)协商不成,当事人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由其组织双方调解,借助行政力量促成和解。
(三)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在处理过程中,患者要注意收集留存病历、检验报告、诊断证明等证据,必要时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明确责任,且要在法定诉讼时效内主张自己的权利。
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患双方人数较多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
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步骤如下:
一是医患双方可自行协商,就赔偿等达成一致后签协议。
二是协商不成,当事人能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由其组织双方调解。
三是当事人也可直接去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处理时,患者要收集留存病历、检验报告等证据,证明医疗过错和自身损害。必要时做鉴定明确责任。且要在法定时效内维权。
结论:
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可通过医患双方自行协商、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三种方式处理,患者要收集留存证据、必要时进行鉴定并在法定时效内主张自己的权利。
法律解析:
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事故纠纷有多种解决途径。自行协商解决是较为便捷的方式,双方达成一致签订协议书即可;协商不成时,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能借助行政力量促使双方达成和解;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则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患者收集留存病历、检验报告等证据,能在纠纷处理中证明医疗过错和自身损害。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可明确责任归属。并且,必须在法定诉讼时效内主张自己的权利,否则可能丧失胜诉权。如果您在医疗事故纠纷处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更精准有效的法律帮助。
专业解答遇到医疗纠纷别慌乱,先冷静下来。记得及时收集和保存好病历、检验报告和费用清单这些重要资料。然后积极跟医疗机构沟通,把自己的诉求说清楚。要是协商解决不了,还可以去医调委申请调解。实在没办法,也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找律师帮忙,维护自己的权益。
专业解答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患者应当在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时起一年内向医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应选择最恰当的法律、法规及有针对性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专业解答医疗纠纷有三种解决途径:协商、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协商简便高效,达成满意协议即刻赔偿;行政调解限一年内申请,需律师代理,向卫生部门提交争议;司法诉讼无需事故鉴定,患者举证责任倒置,医疗机构需证明无过错或行为与损害无关否则担责。
专业解答1、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充要条件,即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2、推定过错责任原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要推定其有过错,并承担侵权责任。
专业解答1、病历资料复印件,提供给律师的材料为复印件,原件(加盖公章视同原件)由患者;及其家属保留,在开庭时带上;2、身份证明;3、收入证明复印件(单位开出的工资收入证明、前三个月的收入证明、加盖单位公章);4、医疗费复印件(为实际经济损失,保险赔付的部分不是实际的经济损失)。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医疗纠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