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李琦—高级律师 回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立案处理主要取决于案件性质和具体情况。我简单梳理几种常见情形: 1. 刑事案件:当公安机关初步调查发现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比如故意伤害、盗窃等),就会立案。比如有人报警称被殴打致轻伤,警方验伤确认伤情后一般会立案。 2. 民事案件:法院收到起诉状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比如有明确被告、具体诉求等),会在7日内立案。比如您要起诉对方拖欠货款,提交完整的证据材料后法院就会立案。 3. 行政案件:比如您对交警罚单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条件也会立案。 需要注意,立案不等于胜诉,只是启动法律程序的开始。实践中常遇到当事人因证据不足或管辖问题导致立案困难。 建议您先明确具体纠纷类型,准备好基本证据材料(如合同、转账记录、伤情鉴定等)。如果遇到立案障碍,可以要求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然后依法申请复议或向检察院申诉。需要更具体的建议可以补充说明案情。
南充李琦—高级律师 回复: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主要看离婚时房产的处理方式以及是否存在可以撤销或变更的情形。 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房产归女方所有,且协议已经生效,男方想单方面要回房产难度较大。除非能证明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或者女方存在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才可能通过诉讼要求重新分割。 如果是诉讼离婚,法院判决房产归女方,男方想推翻判决更难,一般需要提供新证据证明原判决存在错误,或者有应当重新分割的法定事由。 建议男方先梳理几个关键点:1.当时房产分割的具体依据是什么;2.离婚协议或判决是否已经履行完毕;3.是否存在可以主张重新分割的合理理由。如果确实有正当理由,可以尝试与女方协商,协商不成再考虑诉讼途径。但要注意诉讼时效问题,一般要在发现权利受侵害之日起3年内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