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名股东借股东身份在外恶意财务造假,引发第三债务给公司,严重损害公司利益如何处理?
[律师回复] 当显名股东借股东身份在外恶意财务造假,引发第三方债务并严重损害公司利益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公司内部追责
- 依据公司章程:多数公司章程会规定股东应遵守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责任。若显名股东行为违反章程,公司可依据章程条款,要求该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
- 召开股东会:由董事会或执行董事召集股东会,就显名股东的不当行为进行讨论和决议。可通过股东会决议,要求该股东停止侵权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并对公司损失进行赔偿。若该股东是公司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股东会还可决议解除其职务。
2.?法律诉讼途径
- 提起侵权之诉:显名股东恶意财务造假损害公司利益,构成侵权。公司作为被侵权方,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股东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在诉讼中,公司需举证证明股东的财务造假行为、该行为与公司所受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公司遭受的具体损失数额。
- 股东代表诉讼(若公司怠于行使权利):如果公司管理层(如董事会、监事会)拒绝或怠于对显名股东提起诉讼追究责任,符合条件的股东(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拒绝或怠于起诉的,上述股东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显名股东赔偿公司损失。
3.?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财务造假行为可能违反《公司法》《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公司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由其对显名股东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如责令改正、罚款等。
- 税务部门:若财务造假涉及偷逃税款等税务违法行为,公司可向税务部门举报。税务部门经调查核实后,会依法对涉事股东及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处理,包括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等。
4.?采取措施减少公司损失
- 及时公告澄清:针对因显名股东行为引发的公司负面信息,公司应及时发布公告,向公众、合作伙伴及债权人澄清事实,减少对公司商业信誉的进一步损害,降低潜在的经营风险。
- 梳理债权债务:全面梳理公司因该事件产生的第三方债务,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或解决方案,避免因债务问题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或陷入更严重的财务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