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赔偿,评不上工伤等级鉴定,但员工害怕治疗好了,需要住院康复治疗,现在是康复阶段,员工骨折后?
[律师回复] 员工骨折后 ,现在是康复阶段,需要住院康复治疗,但员工害怕治疗好了,评不上工伤等级鉴定,得不到赔偿,不配合治疗,作为老板应该怎么办?
作为企业管理者,面对员工因担心工伤评级而抗拒康复治疗的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法律合规且人性化的处理方案:
一、法律义务履行
明确告知权利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1条,书面告知员工**: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是独立程序**,康复治疗不影响鉴定结果,反而完整治疗记录是鉴定重要依据。
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复印件,强调已确认的工伤事实不会因康复情况改变。
保障治疗优先性
出具书面通知要求员工继续治疗,明确企业将全额承担符合目录的康复费用(条例第30条),避免员工因费用担忧抵触治疗。
二、专业介入机制
第三方权威解释
联系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安排工作人员与员工面谈,解释:
?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以治疗终结后稳定期的器官损伤/功能障碍为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第4.1条)
? 提前终止治疗可能导致伤情恶化,反而影响最终评级。
医疗评估报告
聘请三甲医院康复科专家出具《康复必要性说明》,载明:
? 当前阶段治疗对功能恢复的关键作用
? 中断治疗可能导致的残疾风险
三、风险防控措施
证据固定
通过EMS发送《复工/配合治疗通知书》,保留送达回执
全程录音录像医疗沟通会议(需提前告知员工)
法律后果警示
书面提示员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42条,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将暂停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四、柔性解决方案
担保承诺
签订附条件协议:
"企业承诺若因配合治疗导致鉴定等级降低,将按原预估等级补足赔偿差额"
(需经法律顾问审查确保条款有效性)
心理干预
通过EAP项目提供心理咨询,消除"评级焦虑"
邀请已获赔的工伤员工进行经验分享
五、后续管理优化
流程可视化
制作《工伤处理全流程导图》,重点标注:
治疗期(医疗依赖期)
病情稳定期(鉴定启动期)
赔偿结算期
建立信任账户
预存部分赔偿金至共管账户,定期向员工公示资金状况。
特别提示:若员工仍拒不治疗,建议立即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避免被认定为"用人单位未及时救治"(条例第60条)。同时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制定应急预案。
通过法律刚性约束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既可防范法律风险,又能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企业社会责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