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N+1”赔偿的规定中,“N”所代表的含义是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用人单位就需要按照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而这里的“1”,则是指额外给予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
3.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的十二个月内,其平均工资就是经济补偿的月工资计算依据。
4.“N+1”赔偿并没有明确的上限规定,不过月工资的计算基数是有上限的。
5.倘若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所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就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来执行,并且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能超过十二年。
“N+1”赔偿中的“N”,其实就是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每满一年,就会按照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给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而这里说的“1”,指的是额外要给劳动者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经济补偿所依据的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之前的那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N+1”赔偿,并没有明确的上限规定。
不过,月工资的计算基数是有上限的。
要是劳动者的月工资比用人单位所在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还要高,那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就得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来给,而且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能超过十二年。
比如说,某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 5000 元,三倍就是 15000 元。
如果劳动者月工资是 20000 元,那计算经济补偿时就按 15000 元来算,并且补偿年限最多 12 年。
(一)在“N+1”赔偿的规定中,这里的“N”所代表的意思是劳动者在其所在单位工作的年限。
(二)每满一年,就会按照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给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三)而“1”,指的就是额外给劳动者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四)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之前的那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五)关于“N+1”赔偿,它并没有明确的上限规定。
(六)不过,月工资的计算基数是有上限的。
(七)要是劳动者的月工资比用人单位所在的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还要高,那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就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来支付,并且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能超过十二年。
“N+1”赔偿,这里面的“N”,指的就是劳动者在本单位干活的年头儿。
每满一年,就得给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那么多的钱作为经济补偿。
而那个“1”,意思是得额外给劳动者再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说到经济补偿的月工资,那指的就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之前的十二个月里,平均每个月能拿到的工资。
“N+1”赔偿,可没有明确说最多能赔多少,但这个月工资的计算基数是有上限的。
要是劳动者每个月的工资比用人单位所在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还要高,那给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时候,就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来给,而且给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头儿最多不能超过十二年。
就好比说,一个劳动者在单位干了好多年,每个月工资挺高的,超过了当地的三倍工资标准,那算赔偿的时候,就只能按照三倍工资的标准来算,并且最多算十二年的。
想获取更多损害赔偿资讯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