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债权债务专题 > 债务债权专题 > 法定受益人是什么意思,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法定受益人是什么意思,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法定受益人是什么意思,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司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债权债务可以转移也可以因债务人的偿还行为而消失。但不管是债权债务的转移还是债权债务的消失都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
2024-05-17 12:30:06 已帮助2937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法定受益人是什么意思,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当被保险人生前并未制定任何受益人时,其法定继承人将会成为该保险合同的受益者。
然而,当涉及到保险金的继承问题时,法定继承人将依据法律规定,依次依循第一顺位继承人和第二顺位继承人间的继承顺序进行权利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保险金已作为被保险人遗产的一部分,因此,继承人在领取相应利益时,需依据其继承数额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及遗产税等相关税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