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怎么能够理解和把握“疑罪从无”

怎么能够理解和把握“疑罪从无”

时间:2024.02.22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阅读:1175人
律师解析:
首先,“疑罪从无”原则本来就是一项众所周知的司法原则。作为一项司法原则,“疑罪从无”原则首先来自于“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曾经是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被作为一项思想原则提出来的。
其次,“疑罪从无”原则应当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我国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之前,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疑罪从轻”或“疑罪从挂”的现象,即对于事出有因又查无实据的疑难案件,先从轻处理或挂起来拖着,对已经被逮捕犯罪嫌疑人则实行长期关押不予释放。
最后,“疑罪从无”原则能否造就一种崭新的司法环境。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对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作了很多具体的规定,让法律人为之欢欣鼓舞。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为获取外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情报,而在他国从事秘密活动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包括搜集和传递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情报,为本国政府提供情报支持......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是有......

首先,“疑罪从无”原则本来就是一项众所周知的司法原则。作为一项司法原则,“疑罪从无”原则首先来自于“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曾经是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被作为一项......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胡静律师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播放量:1454 2023-06-06
  • 聚众斗殴与聚众扰乱社会有什么不同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491 2022-06-15
  •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吗

    杨少宁律师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对于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贿赂也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

    播放量:1261 2022-06-15
夏安连律师

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夏安连律师自2015年起进入律师行业工作,2016年通过司法考试后,至今执业于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自工作以来承办过众多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以维护当事人利益为宗旨,积极为当事人规避法律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工作期间服务于多家顾问单位,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风险有较好把控,能全方位为公司决策提供法律根据、出具法律意见,有效减少公司诉讼风险。专长领域:合同纠纷、婚姻家庭、刑事辩护、债权债务。

咨询该律师
  • 寻衅滋事情节恶劣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1789人阅读

    寻衅滋事罪情节恶劣的认定包括:导致一人轻伤或两人轻微伤;引发他人情绪异常或自杀倾向;无节制随意殴打他人;持械随意对待他人;侵害弱势群体权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在公共场所无故施暴,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 故意传播性疾病什么罪

    1213人阅读

    在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规体系中,明确指出,任何故意散播传染病或性病的行为,都将构成对传染病防治法或性病防治法的严重违反,并可能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追究的。

  • 虚假诉讼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1567人阅读

    虚假诉讼指单独或与他人串通,伪造证据、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民事法律关系或纠纷,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请求执行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或对执行标的提出虚假异议、参与分配等。

  • 虚假诉讼认定十条标准是怎样的

    1611人阅读

    虚假诉讼是当事人单独或合谋,通过伪造证据、错误表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事实,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或执行过程中提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主张,如申请强制执行捏造的仲裁裁决、公正债权人证书,或引用捏造证据对执行对象提出疑义,以及申请参加执行财产分配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