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赔偿标准精选解答 > 工伤期间补助都有哪项

工伤期间补助都有哪项

时间:2025.01.15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赔偿标准 阅读:1392人
律师解析:
工伤期间的补助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停工留薪期工资:按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发放。
通常不超12个月,这能保障职工在受伤治疗期间收入不受太大影响。
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比如伤势恢复缓慢、需要长期治疗等,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适当延长,不过延长时间不得超12个月。
2.生活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内,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需护理时,由所在单位负责。
评定伤残等级后,若还需护理,根据不同自理程度有不同标准:完全生活不能自理的,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发放;
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按40%;
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按30%。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据伤残等级确定具体金额标准,等级不同,金额各异。
4.伤残津贴: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其近亲属可领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这些补助是为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具体标准和金额按当地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

案情回顾:

小朱在工作中受伤,停工留薪期超12个月,单位按原工资标准发放12个月工资后停发,且评定伤残等级后,对于生活护理费发放标准双方存争议,小朱认为应按高一级标准发放,单位则认为按低一级标准合理。

案情分析:

1、关于停工留薪期工资,小朱伤情若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延长,且不超12个月,单位应继续按原工资福利待遇发放。
2、对于生活护理费,应根据小朱实际的生活自理程度,按照相应标准发放,需准确评估其自理能力来确定具体比例。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应依据小朱的伤残等级确定金额。
4、若小朱未达到一级至四级伤残,不存在伤残津贴相关问题;若达到且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其近亲属可按规定领相关补助金。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工伤赔偿不以伤害发生日为唯一标准,赔偿金根据法律确认程序、劳动能力等级、工资待遇、医疗费用等评估。虽工伤确认有相关法律程序,但确定赔偿金额和支付方式须遵循既定程序和严格标......

工伤九级伤残补偿包括一次性残疾津贴、工伤医疗补贴和伤残就业补贴。残疾津贴按受伤前月均收入算九个月。后两项费用标准各地制定。实际还可能有停工留薪工资、护理费等。赔偿总额受区......

工伤九级诉讼是否请律师看具体情况。若自身懂法、有时间精力应对庭审,可不请。但若案情复杂、法规细节多、举证难或对法条理解不足,聘请律师有助于提高诉讼成功率,争取更合理赔偿。......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工伤死亡怎么赔偿

    钟玉琳律师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是:1,劳动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劳动者的近亲属能领取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有需供养的亲属还能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2,丧葬补助金的赔偿标准为上一年度劳动者月平均工资的六个月工资,3,一次性的工亡补助金的赔偿标准是以上一年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准,金额为人均收入的二十倍。

    播放量:1341 2022-06-07
叶青宇律师

北京恒略律师事务所

咨询该律师
  • 月工资3000十级工伤能赔多少钱

    1924人阅读

    十级工伤有7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本人工资3000元,则为21000元。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主动解除时,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规定。一般前者4个月、后者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示例计算总计约71000元,实际依当地标准确定。

  • 工地伤残鉴定赔偿金是由谁出

    1675人阅读

    工地伤残鉴定赔偿金一般由用人单位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时更是如此,工伤认定后伤残待遇也由用人单位承担,第三人致工伤时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可追偿。《工伤保险条例》明确用人单位责任,保障劳动者权益,使其工伤后获补偿。用人单位未参保要担基金支付费用,基金先行支付后可向第三人追偿。

  • 工伤5级伤残能赔多少钱

    1002人阅读

    工伤5级伤残赔偿金额涵盖多个重要部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18个月本人工资,伤残津贴是本人工资的70%且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此外还有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生活护理费等。具体赔偿金额受地区经济水平、工资标准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法规或有差异,处理赔偿事宜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当地法规,保障劳动者权益。

  • 一次性工亡赔偿金儿女占多少

    1477人阅读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工亡职工近亲属共同享有,子女可参与分配,比例依实际情况而定。依据相关法规,这是对直系亲属的物质补偿。分配一般遵循平等原则,但会考虑子女实际需求及对工亡职工的贡献。需先扣除丧葬等费用再分配,若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遇相关问题可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