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1.确定是否
工伤:判断受伤是否构成工伤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在工作时间内,身处工作场所,且因工作原因而受伤,这种情况下通常可认定为工伤。
一旦认定成功,就能享受
工伤保险待遇,具体涵盖
医疗费,用于支付治疗伤病的费用;
停工留薪期工资,保障受伤员工在休养期间的收入;
还有
伤残津贴等。
2.进行
劳动能力鉴定:治疗结束后,需开展劳动能力鉴定。
依据鉴定结果来明确
赔偿金额。
赔偿项目众多,包括住院伙食补助费,补贴住院期间的饮食开销;
交通费、食宿费用于因治疗产生的相关花费;
还有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等。
3.明确
赔偿责任主体: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那么赔偿责任就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范围涉及医疗费、
误工费、
护理费、
伤残补助金等。
4.协商或寻求法律途径: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若协商无果,可向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请仲裁,或者
向法院提起诉讼。
具体赔偿金额要综合受伤情况、工资水平等因素计算,建议及时收集
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
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案情回顾:小郑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操作机器受伤。单位认为小郑操作不当,不属工伤,小郑则坚称是正常工作受伤,要求认定工伤。治疗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单位因未缴工伤保险,双方就赔偿责任及金额产生争议,协商不成。
案情分析:1、关于是否工伤,小郑在工作时间、场所因工作受伤,符合
工伤认定一般条件,单位以操作不当为由否认工伤缺乏合理依据。
2、劳动能力鉴定后,单位未缴工伤保险,应按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涵盖医疗费等多项费用。
3、协商不成时,小郑可申请仲裁或
起诉,应及时收集劳动合同、诊断证明等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